《聯合報╱何承謙/台灣狗醫生協會秘書長(台北市) /2007.09.19》
 
 
近來北一女校園內搶救校貓的新聞受到關注。其實校貓、校犬或是校園內流浪
狗的處理問題,北一女絕不是個案。
 
反對校園內存在校犬、校貓或流浪狗的一方,大抵認為動物獸性一發,具有校
園安全管理的疑慮。環境衛生也是校方或家長所考量的。
 
支持的學生對於校園流浪狗、貓,則著重在情感上的關懷與交流。陪伴與心靈
上的撫慰甚於一切,校方的規定無疑是缺乏人性的官僚規章。
 
其實,透過對動物行為學的了解是可以避免對立的。讓校園內的人與人、人與
動物之間和諧共處。
 
首先,以捕捉方式企圖解決校園貓狗問題是緣木求魚的。貓狗有一定的領域性
,抓了一批,下一批立即就會補上。另外,校園老狗對於師生的互動已有固定
模式,師生對於老狗也熟悉,彼此知道界線在何處。捕抓之後,每次都是新的
陌生狗貓進入校園,對師生反而存在較大的威脅。因此,動保團體鼓勵採行就
地結紮放養。
 
其次,犬貓的健康管理方面,可以定期投藥或施打除蟲藥劑,以及健康檢查,
降低人畜傳染共通疾病風險。人力與經費方面,透過學生社團運作即可。讓學
生學習了解生命成長、如何照顧小生命,以及學習如何發聲、募款,結合社會
資源。相信北一女眾多優秀的學姊獸醫師一定願意免費幫貓狗結紮,各地公立
收容所每年也都有免費的健檢與結紮。在環境衛生上,餵食一般的乾飼料即可
,除可保有動物的健康,也可減少任意餵食對環境衛生的干擾。
 
第三,人與狗或貓之間,對於表達關懷、肢體語言有很大的差異性。人類的眼
神接觸表示尊重,狗會以為是挑釁。人以擁抱表達情感與愛意,狗其實不怎麼
愛人抱呀!因此,對於貓狗行為的認識有助於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也有助於增
加對彼此界線、行為的體諒與互動感情。
 
校園犬貓原本都是無人照顧的流浪動物。讓學生學習去了解流浪動物產生的原
因,透過對社會公共議題的關懷與實踐,更是培養公民能力的教育過程。對於
很多人來說,畢業後對於母校的甜蜜回憶往往是校園內生活的點滴,可能是一
草一木,也可能是陪她度過青澀生命的老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