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道~連幸福都可以當成買賣?
廣告,
對應於資本社會的商業行為,
是種活絡商品流動的潤滑劑。
但也因為極端的商業考量,
使廣告常偏離了主題,
甚至不知所云。
弔詭的卻是這種狂譫囈語往往可引領風潮造成話題,
勾攝著因為沈浸在商品所營造起的幸福氛圍中,
而早喪失清澄主體意識的普羅消費大眾。
有個賣車的廣告喃喃云起:「.....唯一將幸福列為標準配備的房車....」
廣告詞鋪陳的好啊~
巧妙躲開以單薄直敘車子的性能或貸款利率,
改走溫情訴求~
讓人聽得好幸福啊!
不過那可是車商販賣的幸福,
是車商委託的廣告企畫公司,
在文案與企畫者腦海中建構的一個美麗意象與矯情神話。
廣告虛擬出的商品意象雖美,
但要擁有這幸福,
也得湊出個幾十萬,
踏進車商的展售處,
才能體驗到那標準配備所能帶來的甘美幸福。
另一個賣車廣告也搶搭這種意象廣告的趨勢,
也不甘示弱的喚醒印度聖雄甘地,
客串成售車業務員。
拿出這樣一位歷史人物,
這~算是對車子性能與品質的永恆保證嗎?
Jean Baudillard講過一句極有哲思的話:
「正如在狼群中生長會變成狼兒,我們在物品中生長也逐漸變成物品」。
幸福可以用買賣成交,
是否暗示著吾人可以永世在幸福的光暈照拂下成長?
難不成~這成就了一個現世的烏托邦。
不過遺憾的是,
所有人類歷史裡的烏托邦實驗,
不是將烏托邦推向無止盡的夢魘,
就是讓人在夢境中驚醒。
這時~幸福在哪呢?
車商商品廣告運用的邏輯,
正是建商在房地產廣告中慣用的伎倆一般。
在土地與建築投資者的築夢計畫裡,
巧竊購屋者對「家」的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