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推薦閱讀】 (8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滾石吉他手朗尼‧伍德:出名之後
,別人只會把你看成是一件東西。
(路透資料照片)
 
 
《聯合報╱吳凌遠報導/2007.11.04》
 
魅力跨世代的「滾石」合唱團頂著「世上最偉大的搖滾團體」光環,搖滾
主地位難以撼動。主唱「壞男孩」米克‧傑格(Mick Jagger)不但是活
躍媒體的話題人物,更是書市寵兒,有多本傳記接棒問世。團內知名吉他
朗尼‧伍德光芒不若米克‧傑格亮眼,擁護的粉絲買氣卻不容小覷,讓
書商
相中。不像米克傳記由作家執筆,伍德自傳《朗尼》(Ronnie:The 
Autobiography)用第一人稱直述他縱情酒色、淫亂無度的音樂人生。趕
六十歲生日出書,朗尼出身自十八世紀就以船為家的吉普賽家族,到他

一代終於回返土地。兒時家裡每周末都像辦派對,父親請酒友到家中續

。朗尼躲在桌子下,拿桌上的剩酒喝。
 
求學時因繪畫優異獲獎,朗尼說:「我愛死了畫畫,不過音樂永排第一。
家人都會玩樂器,他最愛吉他,毛頭小子就加入樂團登台。女朋友邀死
黨看
他表演,半路上車禍喪命,葬禮不讓他參加。朗尼在酒館喝到爛醉:
「靠著
酒我才能不想她。這是我唯一能接受她已經永遠離開我生命的辦法
。」
 
1969年七月,朗尼在海德公園的音樂會替「滾石」合唱團伴奏,頭一回合
作。隨後和洛‧史都華合組The Faces樂團,在1970年代初聲勢直追「滾
石」。朗尼在書中自爆,他當時和洛‧史都華巡迴演唱同住一房,都擔心
看到對方帶女人回來辦事,一進旅館房間就先用椅子、床墊隔開兩張床。
 
1974年滾石邀朗尼入團,角逐的對手包括吉他之神克萊普頓。克萊普頓嗆
他:「我彈得比你更優。」朗尼老神在在回話:「沒錯。但是你沒能力和
那些傢伙一道生活、表演。」成為「滾石」團員,朗尼的人生出現劇變。
「滾石」有私人飛機,上面臥室、客廳、浴室、酒吧一應俱全,經常有裸
女當空姐。
 
女歌迷送上門一夜風流不算,朗尼還和「披頭四」吉他手哈理森老婆派蒂
打得火熱。他到哈理森家,直接告訴主人他要到女主人派蒂房間睡覺。哈
理森反應冷靜,指著朗尼妻子房間說:「我睡那間。」朗尼追問:「真的
要?」哈理森只說:「咱們法庭見。」接著進房 。
 
朗尼和也愛繪畫的好萊塢紅星湯尼‧寇蒂斯是好友,兩人邊喝好酒邊替對
方畫像。有回朗尼在瑪麗蓮‧夢露照片上嗑藥,寇蒂斯提起和夢露合拍《
熱情如火》時,她每天最早到最晚走,「因為她和每個人都搞。」
 
「出名之後,別人只會把你看成是一件東西。」成名後朗尼染上毒癮,無
法自拔。他鎖在廁所裡吸古柯鹼幾天幾夜不出來,還借錢買毒,滾石其他
團員屢勸不聽氣憤難耐。凱斯曾把他打到頭破血流,拿槍指著他,都沒用
,因為「第一次的感覺太銷魂了,可是一去難再,你總在追逐那失去的第
一次」。「毒品和酒讓我茫,失去判斷力。」毒販請朗尼到巴哈馬,下機
前他被迫夾帶毒品。「你知道和怪人交往,會做出許多危險的事,但就是
沒法停止。」
 
2003年滾石籌畫全球巡迴演唱,朗尼酒癮嚴重到非進勒戒中心,「很痛苦
,也許是我經歷最困難的事」。後來上台表演,朗尼覺得是「四十年來首
次清醒站在台上,總算能夠注意到觀眾,不只是盲目演奏」。
 
朗尼受過正規藝術訓練,持續畫畫,十年來在美國和歐亞各地都辦過個展
。他兩項過人的才華相得益彰:畫中流動著旋律和節奏,音樂則洋溢色彩
和線條。他二十年來賣畫所得近千萬美元,最近在倫敦開了藝廊。
 
朗尼目前還在與酒癮奮戰,自稱寫自傳目的為了治療,「不願只是闡揚改
過向善,還要有趣,充滿生機」。全覽過他四十餘年雲霄飛車般起伏的搖
滾生涯,他希望書迷會「哇」一聲讚嘆:「朗尼,你的一生真豐富。」更
大的期待是:「把所有的錯都留在過去。」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apton:The Autobiography)
圖/聯合報提供
 
吉他之神克萊普頓:多年酗酒吸毒
,幸好我還有
音樂。
美聯社資料照片
 
《聯合報╱吳凌遠報導/2007.11.04》


演藝紅星出書不是新聞,「搖滾詩人」巴布‧狄倫和史汀的自傳接續在暢銷
書榜大放異彩,搖滾巨星從舞台轉戰書市蔚為風潮:「滾石」吉他手凱斯‧
理查甫獲七百萬美元天價合約寫自傳,吉他之神克萊普頓(Eric Clapton
)與「滾石」另一位傳奇吉他手朗尼‧伍德(Ronnie Wood)自傳日前同步
在英美上市,兩人用刷弦的手寫下人生的轉折與音樂的恩寵,在書市一拚高
下。

唱片銷售以千萬張計、囊括十餘座葛萊美獎的吉他之神在《我,克萊普頓》
(Clapton:The Autobiography)書中,自爆是私生子的祕辛。1945年
出生,他到九歲才意外得知養他的父母其實是外祖父母。父親是軍人,母親
十六歲生下他,在他兩歲時遠嫁加拿大。

儘管外祖父母深愛克萊普頓,全力給他快樂童年,但真相讓小克萊普頓有棄
兒的無助感,性情大變,開始逃學。他坦承成年後迷戀冷峻、無法到手的女
人,都因這無助感作祟。好事記者追查出他未見過面的父親已過世,生前也
玩音樂,居無定所,結過好幾次婚。克萊普頓在加拿大還有一群異母弟妹。

習慣獨來獨往,克萊普頓青春期寄情吉他,獨愛藍調,養成藍調風的彈奏特
色。1960年代,披頭四狂潮席捲英國,克萊普頓二十歲時加入Yardbirds
樂團,發行暢銷單曲For Your Love隨即退出。

樂迷在地鐵牆上塗鴉:克萊普頓是神

卓越秀異的音樂才華使克萊普頓深受崇拜,樂迷在倫敦地鐵牆上塗鴉:「克
萊普頓是神」,令他不安,也更增孤傲。加入Cream樂團後,克萊普頓一躍
成為國際超級巨星,但他陰鬱的性格使舊事重演,樂團不到兩年就解散。

曾和披頭四、巴布‧狄倫等巨星合作,1970年代起,克萊普頓單飛獨闖搖滾
樂壇,暢銷單曲一首接一首,銷售屢創新高,包括為摯愛派蒂‧博德寫的動
人情歌〈蕾拉〉(Layla)和〈今夜驚奇〉(Wonderful Tonight)。派蒂是「
披頭四」團員喬治‧哈理森的太太,「擁有她的男人有我想要的一切:好車
、事業成功和漂亮老婆。」克萊普頓想轉移對派蒂的愛,和派蒂的妹妹交往
,沒想到哈理森竟還提議換床伴過夜。

得不到派蒂的愛,克萊普頓墮入絕望深淵,嗑藥成癮。他和英國外交官的女
兒Alice Ormsby-Gore交往,她也染上毒癮。克萊普頓坦言:「海洛因讓我了
無性慾。」兩人幾度分合,她吸毒過量送命。多年後回顧,克萊普頓說:她
受的苦「讓我更加明白自己多幸運,多年酗酒和吸毒,幸好我還有音樂。」

友誼戰勝對妻子的愛,哈理森說過:「寧願看派蒂與克萊普頓在一起,而不
是別的蠢貨。」1979年,克萊普頓終於娶了派蒂,但熱情隨之消退。他待
原本的繆思女神如奴隸,冷落不說,還外遇生女。克萊普頓開始酗酒。「我
非常害怕失去自我,一旦發現自己是酒鬼,整個人崩潰。」他1983年進戒
酒中心,與派蒂還是離婚收場。克萊普頓自剖,他年輕時千方百計要得到一
把吉他,到手後失去興趣,「突然不想要了」。

兒子墜樓猝死,陷入「永恆的恍惚」

派蒂今年稍早出版回憶錄《今夜驚奇》,揭露與兩位搖滾巨星的婚姻內情。
克萊普頓受訪時表示沒看過,但讀了媒體報導,他發現「我們對共度的時光
有不同的說法」。

直到1987年和義大利名模生下兒子後,克萊普頓才真正戒酒。抗拒親密關係
的克萊普頓起初也和兒子保持距離,但慢慢有了改變,生活要上軌道時,四
歲的兒子在旅館意外墜樓死亡。人前風光的吉他之神遭逢重創,「退避到自
己身體內」,陷入「永恆的恍惚」。所幸他沒再借酒逃避,選擇堅強面對傷
痛,用音樂療傷,「我發現這是回憶兒子最好的方式。」兒子的死讓他醒悟
,吉他之神寫下傳世傑作〈淚灑天堂〉(Tears in Heaven)。「在我眼中,
最值得心靈信仰的終歸是音樂。」

書中寫到兒子猝死的傷痛出奇冷靜,令編輯不解,他的說法是:「太傷痛了
,我沒辦法重回當時,只能隔著遠距離敘說,當是別人的事。」

快樂其實就在走下孤絕的頂峰

「我專門做錯誤的抉擇。」幾乎毀於毒品、酒精和喪子之痛,1998年克萊
普頓在加勒比海小島創立勒戒中心,四年後再婚生下三女。面對真愛與救贖
總是裹足不前的克萊普頓對荒唐的前半生並不後悔,「從前那些不理性行為
都有正當理由,因為都是和成年死黨一道」。

本想等一生完結時再寫回憶錄,但「現在不寫,日後或許得靠別人的說法回
憶,也許會失真」。他先找死黨代筆,但不滿意,「那不是真正的我」。去
年冬天全球巡迴演唱時決定親自上陣,逼自己利用白天寫作。

「寫這本書,我必須面對真實的我。我喜歡能夠認真看過去,對我的人生感
到自在。」書中的克萊普頓有時不像是叱吒舞台的搖滾巨星:強力鼓吹狩獵
釣魚的休閒,讚美平靜的鄉居生活。他現在不愛表演,花時間陪伴家人,發
現快樂其實就在走下孤絕的頂峰,「我生命中的每件事變得再平常不過」。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晚報╱社論╱2007.11.04》
 
 
陳水扁公開主張「公投就是要綁大選」,而且應該讓它制度化。配合這一波
波攻勢,台灣智庫辦的「公投經驗比較國際研討會」,幾乎呈一面倒的傾斜
,讓人以為「公投」就是「民進黨搞的公投」!這可是天大誤會!
 
公投絕對是直接民主的一環,補代議民主之不足。稍稍懂一些民主理論的人
,誰曰不是!可是,民進黨人不敢告訴人民的是:公投常常成為政客操弄的
工具,淪為執政者愚弄民主、破壞民主、搞專制獨裁的障眼法!
 
沒錯,類似歐美老牌民主國家,小至一個村、一個郡的自治自理問題,都可
以由居民以公投來決定。但民進黨敢不敢承認,在歷史上,在現實政治的拉
美政權、開發中國家裡,有多少政客,或無能解決實際議題的政黨,是藉助
搞公投來轉移焦點,閃躲政治責任,甚而製造內部矛盾的?民進黨一定不敢
承認,因為,它的總統,玩的正是這套戲碼。20044年玩,面對200
8,還再玩!真個是「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公投』」啊!
 
一批傾綠學者,或自由派知識份子,這幾年,對陳水扁的無能與霸道,變得
噤聲不語,跟過去法相莊嚴的批國民黨,完全變了樣。可見,他們心中的民
主、自由理念,並非頂天立地的超然獨立,而多半有政黨取向,或者,這幾
年是被民進黨「給馴化」、「給收編」了。這是最悲哀的發展。真正的自由
主義,真正的民主信徒,可以對國民黨、對馬英九抱持疑慮、抱持批判,卻
不能因此而對民進黨、對陳水扁「放鬆批判標準」,否則,不就是對不起知
識份子的最起碼良知!
 
若以這標準衡量,政治學者吳乃德敢在綠營當道的公投研討會裡,力陳台灣
第一次公投被政治人物操弄,敢挺身質疑2004年陳水扁提的防禦性公投
並無急迫性,雖然都是媒體直言過,反對黨批判過的話題,可放在一面倒的
「綠色輿論製造機」裡來對照,仍屬少見的學術良心。比起與他論戰的「學
術政客」,吳乃德畢竟挺住了最起碼的「知識背脊」,沒有見風倒,應該給
掌聲!
 
政客可以沒是非,知識不能!當知識份子也為政客擦脂抹粉,而洋洋自得之
際,民進黨的民主早已變了調!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社論╱2007.11.05》  
 
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報告,南韓一舉躍升十三名,超越了港台。值得玩味
的是,當扁政府還在抱怨國內媒體「唱衰」,親綠媒體則選擇誇稱我仍「大
幅領先中國」;同一天,南韓媒體對其進步表現卻輕描淡寫,毫無得意之色
,他們更關注的是新一波南韓中小企業從中國退出的問題。
 
國家競爭力的消長,不難從這些小地方看出來。進步的一方,眼睛盯著前方
更強大的對手,也隨時檢視自己的問題;而退步的一方,只是極盡口才狡辯
,千方百計把責任推給別人。八年來,台灣經濟發展不動如山,政府的藉口
也依然是那套一成不變的說詞:中國威脅、在野搗亂、台商不忠、媒體唱衰
、對外宣傳不夠。當世界的經濟浪潮翻了又翻,台灣卻只能站在同一塊岩石
上向自己喊話;不敢面對敵手、畏怯交手,我們的競爭力要從何提升?
 
南韓平均國民所得超越台灣兩千多美元,已是無可爭辯的事實。而根據國際
貨幣基金最近的報告,南韓國內生產毛額達七千九百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十
大經濟體,較其官方原估計的二○二○年提前十幾年達到目標。反觀台灣,
則以三千六百億美元退居全球廿二名,接連兩年被我們不看在眼裡的土耳其
和印尼追過,明年甚至要被波蘭超越。對此,扁政府的因應之道,只是停止
再發布相關訊息;彷彿老百姓看不到、聽不見,問題就不存在。
 
但競爭力絕不止是抽象的統計,南韓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達新台幣四、五萬
元,為台灣同儕的兩倍,學界、業界亦如此。許多台灣年輕人不相信這是事
實,不幸,這就是人進我退的真相。雖說南韓國民所得攀升大半要歸因韓元
升值,但反過來問:新台幣的弱勢反映了經濟的委靡,那又是誰的責任?
 
可笑的是,國慶日才誇稱「台灣經濟不輸南韓」的陳水扁,日昨又改口將台
灣競爭力衰退的禍因推給紅衫軍、金融改革和內線交易。陳水扁難道忘記,
兩次弊端百出的金融改革都是他擅權主導,賤賣公股,結果只造就金融的「
財團化」;至於內線交易猖獗,其女婿趙建銘還是醜聞第一男主角。台灣銀
行健全度排名全球一百一十四名,比落後國家還糟,陳水扁一家對此可謂「
貢獻良多」,不是嗎?
 
翻閱南韓報刊,有關中國經濟訊息的報導多到讓人吃驚,其中許多是台灣看
不到的觀察。原因無他,只要不戴著台灣看大陸那樣的有色政治眼鏡,就不
會把自己的機會和威脅混為一談。最近南韓中小企業大量從山東撤退,南韓
媒體評析,這主要是「賺取廉價勞力」的低技術加工業,因勞動法規、稅制
和工資等條件變動,失去了競爭力,業界已在重新思考調整進入中國的總戰
略。若在台灣,此事勢必會被定調為中共打壓、用畢即棄、出走台商的「報
應」等政治指控,也就失去就事論事的可能了。
 
歷經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的重創,南韓十年來的大躍進,讓人刮目相看。主
要原因,在其產業界勇敢挑戰美日歐跨國企業,成功締造自己的國際品牌。
三年前,僅三星電子的利潤即超過日本電子業的利潤總和,讓日本感到羞愧
交加。反觀台灣,扁政府成天向北京叫囂,卻又不敢與對方展開實力競賽,
只是利用權力限制國內企業的發展腳步;企業綁手綁腳,又失去戰場和戰
鬥機會,這才是台灣競爭力削弱的主因。
 
十年前,相對於南韓大財團當道的產業特質,台灣則以擁有眾多中小企業的
靈活彈性取勝;十年後,南韓活躍國際舞台,而扁政府除了利多放送,已經
談不出任何經濟戰略思考。為什麼南韓企業早不把台灣放在眼裡?因為他們
的目光放在更大的全球挑戰,而台灣還停留在兩岸的敵對格局,走不出自我
孤立的時光隧道。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部長陳瑞隆昨在立院備詢時,建議民眾大車換小車來因應
油價,被立委譏為「陳小車」。沈君帆攝
 
3.0仍存在
 
消失的3.0
 
陳瑞隆配備座車是三千c.c.(上圖)的CAMRY,但上午備詢發生換小車言
爭議後,下午座車上的3.0字樣也突然「消失」(下圖)。沈君帆攝
 
 
《蘋果日報綜合報導/2007.10.30》
 
包括麵粉及大台北地區計程車費等多項民生物資將於下月一日(後天)調漲
;而受國際原油飆漲影響,下月國內油價預估每公升將調漲零點八元以上。
經濟部長陳瑞隆昨卻說民眾可「大車換小車」或兩、三天不開車來因應高油
價,還說自己的三千  c.c.座車「算是小車」。民眾怒批陳瑞隆沒常識,「那
一千六百c.c.的車不就是玩具車!」
 
不知疾苦
 
立委李慶華譏諷農委會主委蘇嘉全與陳瑞隆不知民間疾苦,昨在立法院也當
場給兩大部長「蘇五元、陳小車」封號。
 
天然氣瓦斯將不漲
 
國際原油每桶飆破九十三美元,立委昨在審查經濟部預算時,紛要求經濟部
下月暫緩調漲油價,但陳瑞隆表示目前油價累計漲幅不足百分之十五,未達
凍漲門檻。行政院長張俊雄昨則表示,天然氣、桶裝瓦斯與燃料油十一月將
不漲。對於立委追問如何紓緩高油價的影響時,陳瑞隆說,想省油的民眾可
大車換小車,或兩、三天不開車,改搭大眾交通工具。這番話惹來在場立委
連番痛批。李慶華說:「自己坐三千c.c.大車,卻要大家開小車,當前不知
民間疾苦的官員,除上杜(教育部長杜正勝)、下謝(新聞局長謝志偉)、
五元,現在還多了陳小車。」
 
媒體昨天下午進一步詢問陳瑞隆,三千  c.c.的座車算不算大車,陳瑞隆則回
應:「三千c.c.的CAMRY並不大,應該算是小車。」但陳的車子原有的三千
c.c.標示,卻在下午被拔下來。
 
家庭主婦彭子晏說,菜價與油價飆漲,官員居然還說去買五元一把的青菜,
油價飆漲要民眾換小車也是一樣,官員真的沒有民生常識。家住基隆的馮小
姐表示,女兒考上景美女中,考量到通車時間及油價成本後,決定上網尋找
有同路的家長可以幫忙載孩子上下學,但一個多月了還沒找到,為省錢只好
讓女兒先在親戚家借住,失去很多親子相處時間。
 
聽到三千  c.c.算小車的說法,民眾許翊廷痛批陳瑞隆根本就是「白痴加昏庸
!」「如果三千c.c.算是小車,那我的一千六百c.c.車子應該算是玩具車!恐
怕在官員眼裡,只有坦克車才算大車!」
 
中油前三季賺200億
 
今年浮動油價機制上路以來,中油和台塑化前三季大賺,其中台塑化累計前
三季稅後純益高達五百一十四億元,年增近七成。而中油前三季稅前盈餘為
兩百零二點四五億元,一掃去年大虧一百九十八億元的陰霾,超越今年全年
獲利目標。
 
消基會董事長程仁宏表示,只要官員多省一點油錢、預算,中油的法定盈餘
壓力下降,就能從油價上直接嘉惠人民。台灣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王雲東說
,油價上漲帶動物價飆升,恐對經濟弱勢的中低階層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可
能造成社會、治安動盪。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蘋果日報/資深政論家孫慶餘/2007.10.30》
 
 
就像謝蘇每次合作造勢,藍營都一再拿二人過去初選互相攻擊的畫面醜化他
們。綠營尤其是陳水扁,也一再拿馬英九過去的「終極統一」主張醜化他。
綠營不只稱馬蕭為「賣台二人組」,陳水扁還直指馬英九父馬鶴凌骨灰罈上
的題字為馬英九不愛台灣及騙台灣人的證明。台灣的人性到底怎麼了?選舉
選到人性泯滅,這不正如羅蘭夫人說的「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借你之名而
行」嗎?
 
羅蘭夫人的沉痛不是天真的統獨對抗論者了解的。羅蘭夫人與羅伯斯比曾是
親密戰友,為自由、平等、博愛而併肩奮鬥,「不可腐化的羅伯斯比」這個
尊崇名號,就是由她最先喊出。但羅伯斯比為了所謂「拯救祖國危亡」而日
趨極端,最後更為權力所腐化,羅蘭夫人無不親眼目睹。這種「粗暴冷漠的
靈魂」震驚了她也觸怒了她,雙方終於決裂。她被送上斷頭台,留下前述這
句歷史浩嘆。
 
自由背後是自私
 
為什麼罪惡要借自由之名而行?因為自由是最義正辭嚴的藉口,自由最能假
扮「正義」的化身。羅伯斯比等人宣判路易十六死刑,罪名是「法國必須生
(自由),所以路易必須死」。這罪名極易炮製,如「中國必須生,所以台
獨必須死」、「台灣必須生,所以統派必須死」。台灣在五十到八十年代玩
的是前一齣戲,九十年代到現在玩的是後一齣戲。這就是「自由的戲劇」。
 
德國當代思想家沙佛朗斯基探討政治、社會、歷史乃至人性邪惡的《惡》一
書,副書名就叫「自由的戲劇」。因為這些惡是自由造成的,也是以自由名
義造成的,它們既是「自由的戲劇」,也是「自由的代價」。而千萬不要以
為歷史上偉大的自由故事,都是人類自動自發、無私奉獻的結果。「自由」
背後更多是自私。美國南北戰爭最後匯成蓄奴與廢奴之戰,並因廢奴勝利而
流傳千古。然而當時廢奴只是北方無數衝突主張中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解放
勞力投入工業革命,而以「廢奴」(自由)為響亮口號。
 
「溫和統一」非原罪
 
台灣今天的選舉惡鬥,情況完全一樣。人性的邪惡假借「自由」及「自由的
使命」發出,更為赤裸,也便肆無忌憚。如果不是利用「台灣獨立」之名,
陳水扁、游錫堃等人敢跡近流氓主義的玩弄「正常」「不正常」「愛台」「
不愛台」這種垃圾名詞嗎?同理,如果不是迫於「自由選舉」,極度保守的
國民黨可能表現如此開明嗎?假開明還情有可原,至少是模仿善良,真流氓
則完全不可原諒,它的本質是敗壞社會、敗壞倫常!
 
馬鶴凌的「溫和統一」人所共知,這不是原罪。陳水扁說這是不愛台灣及騙
台灣人,未免扯太遠了。難道統派外省人對台灣沒貢獻嗎?難道台灣豐富的
人文景觀不是多元族群帶來的嗎?不要忘了,中國的詩詞歌賦乃至「群星會
」節目,曾給台灣人多少心靈饗宴!中國各省餐飲及小吃在台灣交會,又給
台灣人多少味覺饗宴!民進黨為什麼不能由更寬廣的視野去看新住民的「日
久他鄉變故鄉」呢?為什麼一定要糾纏在早該成為陳跡的「族群原罪」問題
呢?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水扁昨批評馬英九父親的骨灰罈沒有台灣二字,怎說是愛台灣
。黎百代攝
 
 
《蘋果日報╱社論╱2007.10.29》
 
南宋詩人陸放翁去世前為文囑咐後代:「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南宋永遠沒有北定中原,陸放翁的後代也永遠無法告乃翁。關鍵是,陸氏後
代有無祭告乃翁,根本不是重點。 
 
胡說八道糊弄選民
 
陳總統每到選舉就會姦污邏輯,他在攻訐馬英九時,引馬鶴齡的骨灰罈刻字說
,罈上只有「化獨漸統,全面振興中國;協強扶弱,一起邁向大同」,沒有台
灣字樣,質疑馬氏父子沒把台灣當故鄉。
 
根據馬鶴齡的遺願,很可質疑他沒把台灣當故鄉;可是只根據馬的骨灰罈刻字
,就可以輕易跳到結論說馬英九也沒把台灣當故鄉嗎?很多台灣人的先人,包
括陳水扁的祖先,埋葬時墓碑很多都刻有「隴右」、「山陰」等字樣,表示祖
籍來自大陸某地;族譜更有來自大陸何地的記載,以示不忘根源;而其遺書也
可能有懷念故土、移葬故鄉等願望,於是我們就可以結論說,他的後代(也包
括扁)沒有把台灣當故鄉嗎?
 
選舉競爭無可厚非,也是民主體制之當然;但需要符合基本道德和守法、維持
基本理性和表現基本風度,其中負面選舉的利刃要謹慎使用,理性、邏輯是基
本條件,亦即負面競選比正面競選更須說服力,事證和邏輯就更重要。沒有事
實證據,就是抹黑、污衊;邏輯不通就是胡說八道,糊弄選民,人人得而誅之
 
「唯出身論」打政敵
 
但是,受過律師訓練的阿扁,不可能邏輯這麼差,應該是故意借題發揮,拿出
文革時野蠻落後的「唯出身論」來打擊政敵,把「老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
兒混蛋」,改為「老子台籍兒好漢,老子阿山兒混蛋」,意圖使用父親的遺願
,來簡單地判定兒子是好人或壞人。這不但混淆邏輯,違反理性,並鼓動族群
仇恨,顯示自己的陰險和權術,斲喪風度和基本禮貌,表現他人格和性格最低
級下作的本質,整個人從裡到外毫無可取之處。
 
阿扁自己說台灣要多元文化,族群融合,可是這種「唯老爸遺願論」出現後,
讓我們再度看出他的偽善與說謊成性。此外,這種爛招數也顯現出阿扁的尖酸
刻薄,缺德帶冒煙。可憐謝長廷已無法與這樣的人切割,想要鞏固淺綠票很困
難了。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社論╱2007.10.29》
 
 
無論在民進黨的入聯慢跑路上或造勢晚會中,鋒頭最健就屬謝志偉,人氣猶勝
扁謝蘇。
 
如果有人找謝志偉去當同樂會的主持人,他一定很稱職,會把場子弄得很熱鬧
。又或者和他一起去唱KTV,由他帶頭又唱又跳,肯定會讓每個來賓都很h
igh。但謝志偉畢竟不是同樂會主持人。他是中華民國的新聞局長,政府發
言人。
 
謝志偉作為政府發言人,他的功能是這樣的:當陳水扁參加友邦高峰會議,忘
情追問帛琉總統「昨夜床上擠的是誰」而令全場尷尬無言時,謝志偉立刻扭腰
擺臀,當場來段饒舌歌舞,即時移轉了氣氛。而謝志偉作為內閣一員的新聞局
長,他的功能又是這樣的:把在野黨立委氣得大喊「下去,你下去」,充分展
現了行政權「制衡」立法權的勝利,讓同僚施茂林佩服得當場豎起大拇指。
 
也難怪,前中選會主委黃石城談起謝志偉,是這麼說的:「這種人當官,跟請
動物園的猴子來表演當官有什麼不一樣?」
 
謝志偉和NCC主委蘇永欽過招,不是辯論體制定位和憲政法理的正經事,而
是用同為「留德青山在」等輕薄言行欺之君子以方。謝志偉回答郵戳蓋入聯的
質疑,不是討論政策正當性或人民關切隱私權受侵犯的議題,而是「歡迎打電
話找我討論英文」。以如此江湖風格身居廟堂,黃石城想說的莫非「沐猴而冠
」?
 
但這真正是民進黨所希望傳達出的理念象徵和人物標竿嗎?民進黨內老一輩如
當今閣揆張俊雄,面對謝志偉和立委纏鬥的場合,屢次輕聲勸阻要他「不要說
了,你先回去」,似乎希望保持住一點執政團隊的理性形象。但是,對於高度
爭議性的謝志偉,謝長廷卻在造勢大會中公開讚揚為「表現極傑出的新聞局長
」,並擔心藍軍想把謝志偉搞下台。難道謝長廷不知,多少選民巴不得謝志偉
的猴戲就這樣演下去,直到拖垮謝長廷為止。
 
民進黨自林重謨當年以鄙言辱罵陳文茜一炮而紅之後,迅速崛起的「三寶化」
現象,一度成為輿論批評焦點。三寶的作用本來也只是製造特定議題,放大民
進黨草根性的那一面特徵;其言行舉止,不會是任何為人父母者希望子女培養
文明素質的示範對象。但「三寶化」現象逐漸發揮了一些作用:像陳唐山指新
加坡「鼻屎大的國家」、「捧中國卵葩」那樣的語言,打破任何外交禮儀的界
限;像蔡啟芳指羅文嘉夫妻「嘜擱裝啦」、「演雙簧」的那般攻擊,扯破黨內
倫理和同志情誼的假面具;像新聞局長從姚文智那樣「一皮天下無難事」的作
風,「進化」到謝志偉一般又唱又跳、「猴戲化」政府發言人的角色;這一段
過程,快速淡化了一個社會多少年才累積出的政治規範界限和行為羞恥底線。
 
從「三寶化」而「謝志偉化」,民進黨把士節風骨從「知恥近乎勇」,顛覆成
「無恥才是勇」。
 
反貪腐運動風起雲湧之時,多少民眾走上街頭,不為藍也不為綠,無關統也無
關獨,所想的不過是喚回「禮義廉恥」一點基本的做人規矩而已。但「三寶化
」和「謝志偉化」蔚為風氣,擺明了就是要瞧不起那些規矩。台灣喪失此文明
規矩之後,民眾漸漸也就習慣了林重謨和蔡啟芳的問政表演,講起LP二字變
成一種時尚語詞,看見謝志偉的饒舌歌舞覺得很爽,用「看動物園猴子表演」
的那種娛樂感觀來評量台灣的政治。
 
公民社會的民主意識一旦淪落到這種地步時,市井談笑之間論吳淑珍的蒂芙妮
鑽戒、陳水扁唱「中華民國頌」是否五音不全、「三井宴」的鮑魚餐找機會也
去吃看看等等,也就再沒有什麼公理正義、是非曲直、憲政體制等議題可嚴肅
看待的餘地了。不要看入聯議題搞得轟轟烈烈,民進黨對所希望於老百姓認知
民主的程度其實正是「有那麼嚴重嗎」;而這種將政治猴戲化的本事,正是謝
志偉諸人的作用吧!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聞局長謝志偉在立院的表
現顛覆傳統,備受批評。
林啟弘攝
 
《蘋果日報/江春男/2007.10.25》
 
 
新聞局長謝志偉在立法院的表演,顛覆了傳統政府發言人的角色,備受批評,
不過,他的急智與喜感,充滿娛樂效果,轉移媒體注意力,無形中替行政院擋
了不少子彈。
 
出口成章絕無冷場

謝志偉好像過動兒,渾身帶勁,表情、動作和口才,沒有片刻休息。他在立法
院議堂上不請自來,自動請纓,不聽立委的喝斥和主席的制止,堅持不下台,
連他的長官請他下去,他也不為所動。這種不成體統的行為,與其稱之為跋扈
囂張,不如稱之為脫線。他忘記這裡是國會,他還以為自己在造勢會場。

陳水扁出訪時,謝志偉在記者會上,當場用饒舌歌宣傳入聯。公投路跑時,他
也出口成章。他隨時就地取材,編成歌詞,他的幽默感和腦筋急轉彎,使他變
成開心果,有他的地方,絕對沒有冷場。
 
新聞局長適才適所

這種才情用在政治和外交方面都太浪費了,很少人記得他剛從德國代表任內退
下來,外交官的生涯,對他應該是一種精神折磨,他需要舞台和聽眾,新聞局
長的角色,剛好適才適所。但作為阿扁任內的末代局長,他想以饒舌歌的形式
,來表達他的政治態度。

他的表情豐富,充滿喜感,擁有喜劇演員的天賦,這種性格不適合在政府體制
內工作,但他故意要以桀驁不馴的方式,諷刺不幹正經事的立委。他和立委的
關係正是「破鍋專配破鍋蓋」,「瘋狗專跟瘋員外」,不過,誰是瘋狗,誰是
破鍋,各人看法不同罷了。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
 
作者簡介 
Sara Bongiorni得獎無數的資深財經記者。曾經主跑國際貿易,並曾於2002
年榮獲美國財經編輯與記者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Business Editors
 and Writers)的年度商業寫作大獎。長期觀察中美貿易與中國的崛起,
Bongiorni憂心著中國製造無遠弗屆的影響力。2005年,她決定大膽嘗試過著
沒有中國製造的生活,並完成了這本備受矚目的《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
 
 
《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導讀

 
你敢不敢?
一部震驚中國的著作
如果沒有中國製造,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會更好、更健康?還是更昂
貴、更麻煩?
 
為了找出答案,資深財經記者Sara Bongiorni,勇敢展開了這項有趣的生
計畫:用一年的時間,來抵制所有中國製造的產品。看看生活中假如有一
段不算短的時間,沒有來自中國的廉價日用品,沒有來自中國代工的高檔玩
具,沒有美國業者前往設廠後回銷的運動鞋,我們會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在經歷了這場充滿著探險性質的計畫後,Bongiorni完成了這本掀起全球媒
體熱烈討論的著作。從路透社、美聯社、紐約時報到波士頓環球報,紛紛轉
載與訪問Bongiorni,試圖讓讀者一窺:沒有中國製造的生活,究竟是什麼
樣子?
 
之所以會想偷窺,是因為「中國製造」的滲透力實在太驚人,大家都看見它
正朝著整個地球鋪天蓋地而來。這個全球如今最熱的關鍵詞,過去是廉價品
的代名詞;前不久才代表著經濟奇蹟,象徵著未來的經濟強權;然而近來,
卻有點急轉直下,成了一種意味著「威脅」與「危害」的概念。從海產、玩
具到成衣,中國製造愈來愈讓人又愛又怕。
 
愛的原因很簡單,當然是它們的廉價。但怕,理由就比較複雜了。
 
首先,是消費安全。中國製造的食品不衛生,中國製造的輪胎不安全,中國
製造的玩具有毒,中國製造的藥品有假。從紐西蘭到新加坡到美國,中國製
造品如今彷彿成了四處遭到通緝的殺人兇手,有的被稱為黑心產品,有些被
要求下架銷燬。
 
讓人怕的,還不只是這些毒牙膏、毒玩具、毒海鮮、毒成衣。人們也在擔心
著,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在享用這些便宜商品的同時,我們到底還付出了
什麼代價?有些代價,我們是清楚的,例如,生產成本較高的國家,產業紛
紛外移,大量勞工失業。但除此之外,還有哪些代價是我們還看不見、想不
到的呢?
 
還有,這些廉價商品的背後,是否躲著什麼樣的強權野心?所有國家的街道
、賣場、超市、百貨公司全都充斥著中國製造,是所謂的全球化理想國面貌
的展現,還是有什麼樣的政治陰謀潛藏其中?
 
正如本書兩位導讀人──前經建會主委、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芝加哥大學
經濟學博士、台大國企系副教授盧信昌──所指出的,中國製造的背後,牽扯
著非常複雜的經濟、社會、歷史與政治現象。隨著中國的崛起,這些現象也
愈來愈受到重視。英國的網路版《金融時報》,更特別為了「中國製造」,
開了個特別專區(網址是www.ft.com/madeinchina)。從這裡,我們可
以看見世界對中國的不滿,也可以看見中國對世界的反擊。
 
是的,中國正在反擊。全球排山倒海而來的「反中國製造」聲浪,不僅關係
著中國企業的未來,也威脅著中國的國家利益。中國如今一方面回頭要求企
業的品質控管,一方面努力在世界媒體上大作公關,希望能有效降低西方世
界對於中國製造的疑慮。
 
不過,中國也許不必如此大費周章。Bongiorni在她一家人所經歷的「沒有
中國製造的一年」中就發現,儘管中國在你我生活中的某些部分,有著不可
替代的地位,拿掉中國,等於失去所有,然而在有些層面,中國卻也是脆弱
而遙遠的。若非親自走一遭,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國在你我生活中,到底扮演
了什麼角色。
 
怎麼樣,你要不要也試試?

 
 
《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序 文 / 喬‧納洛夫

 
中國。人口超過十三億。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今日,它的經濟不再與世
界其他地方隔絕。反倒是,若問及我們購買的物品打哪兒來,多數美國人想
到的不是墨西哥、不是韓國、不是印度,而是中國。
 
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已直接威脅到美國製造業者。挾著低工資與政府協助的
優勢,儼如巨怪的中國製造業,吃掉了先前由美國和其他國家佔有的市場。
 
但,起飛的中國經濟卻讓人們對這種不公平競爭產生了懷疑、恐懼,甚且憤
怒。製造業中的中產階級工作機會大量移至海外時,還演變成重大的政治問
題。
 
中國「遠東巨獸」的形象雖根深柢固,但並不意味著真實狀況就跟大眾認知
相符。所以,中國是否真如我們所認為的,是超級經濟動力火車?甚至,更
重要的,沒有中國商品我們能不能過日子?這正是作者莎拉‧邦喬妮在本書
中提出的問題。
 
那麼,中國的真實樣貌為何?經濟數據並不像新聞界要我們當真的那般清晰
。一九八○年代初期,中國政府不再由中央控制經濟;一九九○年代,加速
革,開放市場,外國資金如潮水般湧入,帶動經濟快速起飛。二○○六年
年底
前,中國已成為全球前五大經濟體。根據另一個衡量基準「購買力平價
」(
purchasing power parity),中國排名僅次於美國,名列第二。
 
在美國,我們以為中國製造的所有商品一出廠就立刻銷往美國,事實不然。
二○○六年,中國銷往美國的各式商品總值達兩千九百億美元。比中國總產
的百分之十一還多。中國出口的東西,只有大概四分之一銷往美國。但這
例仍然很大,美國消費者成了中國經濟的重要推手。
 
我們買的東西或許不盡然是中國產品,但它們的確佔了相當大的比重。美國
從全世界進口的產品,總值超過兩兆兩千億美元,其中,約有百分之十五來
自中國,這不是筆小數目。但相較於美國的經濟規模,這數目是不大~二○
○六年,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超過十三兆兩千億美元,消費者支出則超過九
兆兩千億美元。
 
這樣看來,沒有買中國產品,我們應該也可以過得不錯?但事實不然,尤其
對中下階層的家庭來說。雖然數據顯示,在我們從世界各地取得的產品或服
務中,中國所扮演的角色雖然重要,但並非不可或缺。但對於要購買服飾和
廉價製品的一般美國人來說,情況就不是這樣。美國所販售的許多產品,的
確是「中國製造」。
 
數據跟事實的落差,催生了本書。
 
有沒有可能,一整年不買任何有「中國血統」的產品?「可以,」大多數的
人可能會這麼說。但你得賣力、仔細地尋找,而且就算這麼做,仍可能失敗
。許多物品含有中國製造的零件、成分,只是在他地組裝。大多數製造商不
太在乎零件和成分最初是哪裡製造的,只在乎東西便宜且符合他們所需。競
爭是王道,成本最低廉者則是主宰。
 
本質上,《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是一本談論全球化現況的書。實際上,這
本書甚至不全然只討論中國,而是道出了世界改變的軌跡,更重要的是,它
還指出了世界經濟朝哪個方向邁進。幾乎所有人的生活水準,都因為能夠購
買較低價的產品而獲得改善,不管這些產品產地是哪。我們的收入大為提升
。藉由使用較低廉的產品做生意、以更低的價格製造更多的產品,省下的開
銷成了做生意的額外資源。
 
然而,對於身處競爭力不再的產業和公司的工作者來說,他們的飯碗已經不
保。為了保住飯碗,他們會願意買少一點的東西因為它們售價較貴?答案是
肯定的。但我們其他人並不想要多花錢,而且我們用鈔票表決。我們購買更
便宜的產品,不管製造地是哪兒。而至少在目前,這類產品大多來自中國。
 
因此,過著不用外國產品的日子或許是個選項,卻不甚切合實際。一九五○
年代,「日本製造」令我們的製造業人心惶惶。今日,則是「中國製造」。
在未來,擅場的可能是別的「○○製造」。
 
喬‧納洛夫(Joel Naroff)
納洛夫經濟顧問公司總裁暨首席分析師 
 
 
 
《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前言:我們需要中國嗎?

 
二○○五年一月一日,我的家庭展開為期一年拒買「中國產品」的行動。
 
我想看看,過著沒有全世界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國家產品的日子,會需要怎樣
的意志力與巧思創意,以及這項行動是否可以如願達成。我知道,中國需要
像我們這樣的消費者,來點燃它的經濟火炬。但,我們需要中國嗎?
 
剛開始,我完全不知道自己一家人這麼做,將會面臨什麼樣的處境。中國是
全球電視機、DVD播放機、手機、鞋子、衣服、檯燈和體育用品的最大製造
國;九成五輸入美國的電視遊樂器和節慶飾品,來自中國;洋娃娃和填充玩
具,幾乎百分百來自該國。對於像我們這種有孩子的家庭來說,這是一項很
麻煩的任務。
 
透過低廉的工資、操縱人民幣匯率和政府補貼,外加超過五萬名敏捷且精力
旺盛、在中國工廠中發揮令人難以置信生產力的工人大隊,使得中國在消費
性製造業中,占有世界龍頭地位。在中國的競爭之下,高達兩百萬的美國人
丟了工作,但我們還是嫌中國賣給我們的不夠多。中國與美國間的貿易赤字
不斷創紀錄,二○○五年暴增二五%,達兩億零十六億美元。
 
那一年,正是我們家決定拒買「中國製造」的一年。
 
我們想要逃脫「中國製造」魔掌的努力,成了接下來你將看到的,一齣又一
齣人性連續短劇。對我來說,抵制中國,意味著要逼我那桀傲不遜的老公乖
乖就範;意味著要讓我的孩子失望;也意味著買生日蠟燭和鞋子等這類日常
用品,成為一種無止盡的磨難;連電器壞了,都會是一場小災難;無論朋友
或陌生人,都對我這項抵制行動有強烈意見,而且每個人都毫不吝惜表達他
們的想法。這項抵制行動,有時候確實讓人一肚子火,但多數時候是挺好玩
的,一如我所想像的,是場充滿驚奇的冒險。
 
不只如此。多年來,我都是以一份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
和一杯咖啡,做為一天的開始。我吞食所有關於中國的故事,身為財經記者
,在報導每一則全球經濟相關的新聞時,我都會努力把真相弄清楚。事實是
,遠在七千哩之外的中國,實在太遠,遠得看不到、感覺不到。這的抵制行
動,讓我重新思考我與中國之間的距離,在努力把中國推出我生活之外的同
時,我卻對中國滲透之深,有另一番瞠目結舌的體悟。
 
於是,我開始把「在報章上讀到的中國」與「現實生活中的中國」連結,當
我讀到中國紡織品充斥國內市場時,就衝到購物商場去察看貨架,看看報紙
上所寫的現象究竟是真的,抑或只是一種全國性的「妄想症」;當有雜誌報
導沃爾瑪(Wal-Mart) 量販店說,要降低它對中國貨品的依賴時,我就前
往附近的沃爾瑪調查,希望能戳破這家商店的謊言。這一來,中國在世界所
扮演的角色,頓時變得真實且清晰。
 
我與中國的新連結,是拒買「中國製造」的這一年,另一項始料未及的收穫
。我轉變成為一名消費者,留心我所做的消費抉擇;購物,如今有了數十年
來從未有的新體驗:變得有意義。這是一種令人滿意的轉變,在這一年將盡
時,我思索著兩個新的問題:
 
我們可以永遠沒有中國的活下去嗎?
我們真的想這樣做嗎?
 
本書中所寫的所有事件,都是真實的。角色是我們家的成員,在這個複雜、
難以捉摸的全球經濟中,我們一家人的故事只是渺小的片斷,我希望讀者能
從我們一家的經驗,看見中國如何悄悄改變你我的生活,看見你我的消費抉
擇如何形塑出中國以及我們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我始終認為,自己只是這全球經濟中的滄海一粟,雖然現在我還是這麼認為
,但是這次的抵制行動,讓我看到我不曾看到的事物,或許,我只是這茫茫
全球中的一粒小沙,但我仍可做選擇,而中國,可以讓我的選擇更多,也可
以讓我的選擇更少。我希望,我們的故事,能促使讀者仔細瞧瞧手中所掌握
的選擇大權。
 
回想拒買「中國製造」初期的那段日子,我時有懷疑,或許「中國製造」這
些字眼,並沒有真的在我家中氾濫,那只是我在二○○四年聖誕節後、一個
沉午後突發奇想的念頭;或許,整件事都是我想像出來的;或許,我們一
根本不需要有這次冒險。因為,話說回來,對於地球另一面寧靜的美國,
國又能影響多少呢?
 
答案:多著呢! 

 
 
 
【延伸閱讀:抵制中國製造,是客觀的全球化實驗】
 
 
沒錯,我的確被「中國接管
世界」的恐慌襲擊過,
尤其
在聖誕節前夕親臨玩具販賣
區,這樣的感受更
加強烈,
但本質上我們的抵制不涉及
個人情感。
 
《莎拉‧邦喬妮(Sara Bongiorni)/聯合新聞網/2007.10.01》
 
地方報紙上一封給編輯的信,吸引了我。標題寫著:「忘了中國,記住聖誕
。」這封信先是簡短地描述了節慶購物者的惡行惡狀,然後便發起他的主要
牢騷:中國正逐步接管聖誕節。
 
我早說過了。「今天,因聖誕季節而受惠的,不是美國工人和美國工廠,而
是我們的敵人,共產主義的『赤色』中國……。對中國人而言,此時是慶祝
的時節,因為他們積攢了更多來自美國的財富。」報紙讀者吉姆這樣寫道。
「為了無法解釋的原因,我們大開門戶,讓共產中國毫無障礙地進入我們的
消費者市場……才幾個月前,中國人入股IBM。他們還覬覦加州聯合石油(
Unocal Corp)和美泰克家電(Maytag)呢。而這,只是赤色中國的企業
冒險進入美國版圖的開端而已。」
 
接著吉姆這麼哀悼:「聖誕老公公的工作已經外包給中國了。」他敦促讀者
記住聖誕節的宗教意義,不然就等著遭天譴。
 
吉姆的信有幾個觀點令我惴惴不安。首先,一個人一開口就提到耶穌,同時
又動不動動用「敵人」這個詞,這讓我覺得緊張——耶穌可是個因寬容而偉
大的人哪。關於這點,我媽一定很有意見,但現在她不在這兒,所以我就此
打住。接著談談我對這封信的第二個意見:扣紅帽子。
 
中國不是民主國家──還有得拚,我同意這是件令人遺憾的事實。但吉姆非
用「赤色中國」這字眼嗎?我不是說它不是共產國家,但稱呼共產國家為
赤色」跟辱罵無異,這種舉止就像頑皮的孩子在遊樂場會做的,但他們長
後就不會有這樣的行徑,或者你會希望他們不再這麼做。
 
不只這樣,「赤色」這詞太過時了,在語言學上無異於一個過了四十年仍頂
著至今已經褪流行的蜂窩頭的女人。這意味著此人不願意接受世界不斷在改
變的事實、不願接受世界打從混沌初開就不完美的事實。
 
如果吉姆期待國定假日的購物人潮在擁擠的購物中心還能彬彬有禮,或是在
愚蠢的商業需求轟炸下——就像那些五歲大的男孩被操弄得毫不懂得遮掩
自己的欲望,大喇喇地說出要中國遙控卡車——還能謹記聖誕節的真義,他
註定要大失所望。
 
我還覺得,如果一些跟你素昧平生的人不想節制購買中國商品的花費,你就
跟他們說他們會下地獄、而且很快就下地獄,是很沒禮貌的。
 
詳讀這封信時,有其他更大、更嚴重的事令我焦慮,那就是:不管怎麼樣,
我現在做的正是憤怒的、給人扣紅帽子的、謾罵人的吉姆敦促大家去做的:
遠離中國製造的節慶商品。
 
吉姆和我看來沒什麼相同之處。我不認為中國是我的敵人;我從沒罵過人「
共產黨員」。我在加州被反戰份子撫養長大,吉姆是在中西部正統派教徒家
庭中成長。我們抵制中國的理由也不一樣。對他來說,這涉及個人情感。赤
色中國冒犯了吉姆;而我,則寧可說,我們家的抵制是對全球化現象的一項
客觀實驗。
 
沒錯,我的確被「中國接管世界」的恐慌襲擊過,尤其在聖誕節前夕親臨玩
具販賣區,這樣的感受更加強烈,但本質上我們的抵制不涉及個人情感。我
更願意認為它是理智的、科學的。雖然正值全國上下處於聖誕節前夕瘋狂採
買中國商品的時候,我的感受可能和模範公民吉姆相差無幾。
 
我一點都不喜歡這樣。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我朋友不久前問的一個問題。十
二月三十一日過後,抵制行動落幕,我是否會跟中國重修舊好?若只是存心
氣氣吉姆,他的信將我推上了跟中國和好之路;若只考量自己的意願,我則
會為了證明我和他不同掛,而跟中國和好。我得先跟「最弱環節先生」討論
討論,才會做出決定。這先生肯定會像迎接老朋友一樣,在大門口張開雙手
迎接中國回來。
 
同時,我將繼續做吉姆堅持每個美國人都該做、但顯然鮮少人做的事。我將
會避免購買中國製的聖誕禮物,彷彿這樣我才有望獲得救贖──按照吉姆先
生的觀點看,的確是這樣。
 
 
(本文摘自新書《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早安財經文化提供) ]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梁玉芳╱2007.10.21》
 
 
在醫學昌明、消費至上的現代,要當一名美女或型男,從衣著、髮型、化妝到
整形,所費不貲。說穿了,有錢,就能讓自己變美。財力差些的,又長得抱歉
,也只有認了。
 
全民「拚美麗」的決心,創造了可觀的產業利潤。近日在醫學集會中,醫師提
及有女士寧願吃泡麵、吐司,也要存錢美容,總共花六十萬元。那些?平的小
斑和細紋,足可換輛小汽車。
 
還有竹科貴婦,刷卡微整形就兩百萬元,據說這是整形診所一個月的營業額。
醫師有意、無意洩漏的個案情節,倒有了產業行銷的集體效果。也難怪,有女
藝人要挑戰第六十一次整形,並毫不忸怩地說,連乳暈都藉科技漂成粉紅色了
 
改造自己無可厚非,問題在改造所遵循的標準,其實有一些「假意識」卻被大
家奉為圭臬。那些美麗達人、時尚專家所標舉的身材黃金比例、鼻子標準尺寸
、乳房的完美水滴形狀,甚至微笑應只露九顆牙,對私密處的乳暈、陰唇的大
小都制訂出規範,這真是美麗的界線嗎?
 
在那些標準下,人體變成像生產線上大量製造的產品,凡不合標準規格者,全
都被列為「瑕疵品」,必須花錢請專家代為改造。但這些「規格」果真是顛撲
不破的嗎?時尚界流行的「紙片人」身材,讓世上許多少女在身材焦慮下得了
厭食症,節食名模死於心臟衰竭。近來有時尚大師拋棄穿零碼衣的紙片名模,
起用穿八號尺碼的模特兒,可見標準並非定於一尊。
 
創造需求、製造焦慮,提出消費解答,這是廣告行銷業的公式。在拚美麗的焦
慮中,業者共蒙其利,美容中心、藥廠、醫師、塑身內衣、瘦身霜、乳暈漂白
霜…,坐享消費者削骨去皮的油脂錢。
 
許多人為「愛自己」去整形,其實只是服膺美容時尚產業的「假意識」;你的
焦慮,是他的獲利。向專家交出自己臉孔、身材之際,同時也交出了自己靈
魂、主體性和荷包。於是,世上沒有醜女人,只有窮女人。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菜價居高不下,蘇嘉全卻怪罪民眾不去大賣場買「一把5元的」
,邏輯奇怪。葉志明攝
 
 
《蘋果日報/2007.10.23》 


晉惠帝說,百姓沒飯吃?為啥不吃肉糜?1千7百年後台灣的農委會主委蘇嘉
全說,菜太貴?為啥不買5元一把的?

颱風造成菜價飆漲,屬於市場經濟規律,沒得話說;可是柯羅莎颱風消失已半
個月,菜價還是「阿扁當總統~居高不下」,百姓叫苦連天。蘇嘉全昨天在立
法院表示奇怪,說農委會一天釋出300公噸的庫存和冷凍蔬菜,最近蔬菜供
應已維持在900公噸,而且蔬菜種類多達千種,選擇很多,「為什麼有人要
買一顆兩百多元的,不去買一把5元的?真奇怪。」
 
蘇大官不食人間煙火

蘇嘉全才奇怪,沒買過菜麼?早上買菜誰有那美國時間去大賣場擠著搶購一把
5元的菜?而且一下就賣光,跑老遠擠半天還撲個空,蘇先生有沒有時間成本
觀念啊?買菜當然在家附近買,根據蘇氏邏輯,應該說越南蔬菜最便宜,你們
為啥不去越南買?

蔬菜不能一下子就長好可吃,需要時間,大家也懂這個道理;農委會主委應該
坦率告知,蘇又不是神農氏,沒有人會強迫蘇變出蔬菜;可是怪罪百姓不去大
賣場買菜,那就不食人間煙火啦,是晉惠帝的親戚了。此外,蘇有沒有在颱風
過後前往各蔬菜生產地察看?看過就可明確告訴民眾再等多少天就有大量新鮮
蔬菜上市,讓民眾安心。此外,也可緊急進口外國蔬菜救急,為什麼都不做呢
?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梵谷1888年在阿爾 的作品「向日
葵」,這幅畫後來以10億
台幣的
天價賣出。天下文化/提供
 
蔣勳談「破解梵谷」。
記者黃義書/攝影
 
 
《聯合晚報╱記者邵冰如專訪╱2007.10.20》
 
畫家梵谷,在台灣,大家熟悉他的畫作「向日葵」、「星夜」,熟悉那首動人的
英文歌   「Vincent」,知道他是割下自己耳朵的「瘋子」,知道他是19世紀最
偉大的畫家。但有多少人明白,畫家短短37年的生命裡,最偉大的其實不是他
「藝術」,而是他熾熱純粹的性情
 
梵谷一生 深沉人性史
 
美學權威蔣勳最近出版「破解梵谷」一書,從梵谷的畫作串連他瘋狂、孤獨卻又
頑強不妥協的一生。蔣勳說,梵谷的故事不該只是「藝術史」,而是更深沈動人
的「人性史」。
 
蔣勳鑽研藝術史大半生,近年全力推廣美學教育,前年起著手撰寫「破解」藝術
大師系列,深入淺出的引導讀者認識藝術大師的作品底蘊。針對這本最新的「破
解梵谷」,蔣勳說,他希望先從荷蘭17世紀獨立建國,建立起全新生命價值,
伸出新教牧師之子文生、梵谷的誕生談起;再到少年梵谷燃燒滿腔生命熱情,
志學神學,成為礦坑裡的牧師,一心要救贖社會最底層的卑微農民、工人和妓
,立志要比窮人更窮苦,但最後卻被視為「衣衫襤褸、離經叛道」
,不見容於教會而遭驅逐。
 
梵谷畫作,另一種救贖
 
蔣勳指出,這正是梵谷最偉大之處,他念茲在茲要救贖苦難,更不曾因旁人無盡
的嘲笑而妥協。做不成牧師的梵谷開始學畫,展開另一種形式的救贖,用粗獷沈
鬱的筆調畫出窮人深沈憂傷和疲倦,卻也展現他們與艱困生活搏鬥的強韌。
 
後來,梵谷又轉赴巴黎,在畫作中帶進印象派亮烈的光彩。蔣勳分析,這時梵谷
更開始不斷凝視自己的愛與恨、瘋狂與焦慮,他動手畫起了自畫像,(梵谷一生
創作數十張自畫像),每一幅臉孔,或哀愁,或苦痛、或莊嚴、或扭曲、或陰暗
,或憂傷、或頑強,但他勇敢誠實面對自己最深最深的內在。
 
但梵谷燃燒的心,終究受不了巴黎的框架與虛偽。蔣勳剖析說,不妥協的梵谷再
次出走,轉往南方小鎮阿爾,尋找更大的曠野、麥田、山巒與星空,但他巨大強
裂又純粹的愛並不見容於純樸的小鎮鎮民,他們在背後對他指指點點,當受不了
夜夜耳鳴的梵谷割下自己的耳朵後,終被視為瘋子,最後被鄰居們連署強迫送進
精神病院。
 
蔣勳分析,囚禁的那一整年,梵谷焦躁、憤怒、瘋狂,卻是創作力最豐沛的巔峰
。他完成了上千幅作品,透過病房僅有的一扇小窗,他畫下星夜、黎明、田野、
白雲。直到1890年5月轉往巴黎北方的小鎮,兩個月後他在無垠的麥田槍殺
自己,流血兩天後死去。
 
就這樣,梵谷結束38年的短暫生命,生前只以極低價賣出過一張畫,但198
7年,在他被視為是「瘋子」的99年後,他「發瘋」時期的作品「向日葵」在
日本以10億台幣的天價賣出。蔣勳慨嘆,何其嘲諷,「說他瘋子的人、買畫的
人、炒作的人,有誰讀懂梵谷的心事嗎 」
 
梵谷至痛 化動人激情
 
也因此,這一次,從今年5月起,蔣勳重新一站一站走過梵谷畫作的現場,並整
理他數十年來一次又一次在梵谷畫作現場的記憶,追逐梵谷的影子,重新展現梵
谷焦躁憤怒、和平寧靜的兩個極端。蔣勳說,更希望讀者透過梵谷的一生能夠明
白,太多時候,我們對人的寬容並不夠,我們給人的束縛卻太多,我們能不能勇
敢的衝撞體制和框架,不向現實妥協,像梵谷一樣活出自我即便是在最痛的時候
,也能展現最動人的激情
 
蔣勳也說,「破解」系列前兩本「破解達文西密碼」和「破解米開朗基羅」,都
是解析兩位文藝復興大師的作品,但這次沒有接著撰寫文藝復興三傑的另一人~
拉斐爾,反而選擇了梵谷;是因為他認為梵谷不只是一個會畫畫的畫家,而是「
人性的藝術家」,他希望台灣人透過了解一個「知名度最高的畫家」,去理解人
性,去思考自己,做一次生命的功課,回頭做一個最純粹、最真誠的自己。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余豈/教(嘉義市)/2007.10.20》
 
 
李安的「色,戒」原定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外語片,卻因為「台灣比重不足」
碰壁,令真正本土編、導、製、演的「練習曲」出線,正可以讓台灣再次思考
一些現象。
 
如果「練習曲」裡的荒涼小鎮、金絲貓、枯乾的木麻黃意外贏了奧斯卡,恐怕
消波塊和漂流木會取代檳榔成為正港的台灣意象。這種「行銷」將令觀光業者
頭痛,或許,是我們自己混淆了「看見」與「行銷」,所以近日「UN for
Taiwan」的英文爭議,演變成「英文雖然菜,卻打響議題」的自圓其說,就
不足為怪了。
 
就電影來看,「練習曲」的基調相當晦暗。同時,片中的十幾個小片段對於台
灣的問題輕輕描過去,未以嚴厲的眼光直搗勞工、原住民、環境汙染、世代交
替等等題材的核心。台灣人把藝術當成娛樂,導演不想得罪花錢進戲院的觀眾
,隱含的批判只能留待有緣人去咀嚼。
 
另方面,新的政治正確取代了從前的八股口號,這種反諷在「練習曲」刻意營
造的光明面裡相當露骨,不但成衣廠的老女工把拉布條抗議當成開開心心的休
閒活動,導演還找來演藝生涯低潮的反串秀諧星在銀幕上訓誡起「天地一沙鷗
」的官樣語言,大家一起「大溫暖」,真真假假裡,口號仍與人民同在,藝術
家則自我戒嚴。
 
對於奧斯卡競賽的風波,台灣似乎從「色,戒」裡看到了美國沒看出來的「台
灣味」,更在「練習曲」中消極的腳踏車遠行裡看到了台灣觀光的宣傳!究竟
是我們具備了外國人所沒有的聯想力?還是因為我們的藝術觀已經徹底迷失
在「本土不本土」這種簡單化的標籤裡?
 
「練習曲」裡,快從學校畢業的男主角對於自己的未來,唯一知道的就是自己
也不知道。他在親眼目睹整個台灣有那麼多無奈和苦悶的小人物之後,似未顯
現一點激情、深沈或憂傷。他可以上網放一些風景照片,這更讓他的環島壯舉
像是飄浮在沒有地心引力的外太空裡。其實,他的生命正走到一個轉折點,台
灣也是;電影裡那股折磨人的窒息,也許偶爾騎騎腳踏車可以抒發一下,然而
現實生活裡,連乾枯的木麻黃都成為我們無暇正視的問題。
 
在零和與撕裂的氣氛下,「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已成了過去式,現在我們不
敢夢想「幸福經濟」,不敢奢望領導人提出建設台灣的理想與藍圖,因為我們
不敢當「畜生」,只敢當「有尊嚴的台灣人」。不但如此,看完「練習曲」之
後,還要高喊「台灣尚青」、「本土最美」,在統獨、正名、愛台灣與不愛台
灣的操作裡,忘掉電影裡所有小角色的悲情。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啟禮的遺體昨天運回台灣,大批媒體於靈堂外守候。廖俊維攝
 
 
 
竹聯幫教父陳啟禮的喪禮排場之大,參與人之多,文化界幫閒清客之趨之若鶩
,都創下紀錄,在台灣除了兩蔣總統的葬禮之外,還沒有出其右者。這現象正
常嗎?
 
美國紐約黑手黨教父的葬禮,固然場面不小,但很低調;政客名流沒人敢去,
怕遭人非議;日本山口組組頭的葬禮也如此。從民主國家到獨裁、共產國家,
黑道大哥的葬禮都收斂低調。原因很簡單,黑道畢竟是黑道,是站在法制和政
治權威的對立面,具有反社會的特質,因此黑道也不願在喪禮這件事情上挑釁
政府、司法和警察的權威。陳啟禮喪禮現象,在兩蔣時代是絕不被容許的。
 
陳的喪禮美化成英雄一樣,除了顯示台灣社會大於國家,是強社會弱國家的現
象之外,也有社會對政府反感,故意英雄化黑道來反諷當局的意味。黑道集體
為陳的喪禮大肆鋪張,含有悲憤抗議的潛台詞。抗議的對象包括國民黨和民進
黨。陳遭國民黨利用刺殺江南,旋即被判刑,出獄後又依其他圍標、恐嚇罪起
訴,只好流亡東南亞,最終客死異域。民進黨任內,繼續通緝陳,使陳有家歸
不得,長期心情鬱卒,以致病情惡化。
 
黑道好人也不能豁免
 
但是,徒有黑道刻意彰顯這次葬禮,若沒有媒體的乖乖配合,還是美化不起來
的,媒體才是英雄化陳啟禮、並美化陳的喪禮的推手。報紙媒體還好,分寸拿
捏較嚴謹;電視簡直成了喪禮專用媒體,24小時重複、反覆播放,也不管英
雄化陳是否形成青少年的模仿效應,完全遺忘媒體的基本責任。電視不堪至此
,所有媒體人皆感蒙羞。美、歐、日黑老大的喪禮,媒體只播出和刊登一點點
,絕不推波助瀾,以免混淆社會的是非標準,傷害法制的權威。
 
人類社會一向有各種組織的小邏輯,和公共社會的大邏輯;小邏輯通不等於大
邏輯通。大邏輯就是國家社會的穩定、秩序和正義。有些黑道人物重情重義,
是血性男兒;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俠義中人,小邏輯無懈可擊;但是只要
有違法犯罪行為,就牴觸社會大邏輯,不能用小邏輯為違犯大邏輯脫罪。這是
黑道中人再是好人,也不能豁免於法律和道德的緣由。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為東吳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台灣翻譯學學會執行長 曾泰元
 
郵局在私人信件蓋台灣入聯戳章「UN for TAIWAN」,引爭議。 

 
 
日前媒體報導,民進黨政府拼台灣入聯,竟公然把入聯的宣傳戳章蓋到私人信
件上,引發在台外籍人士的強烈不滿,認為此舉無異是侵犯人權。該名外籍英
文教師接著直陳,官方大張旗鼓做出來的英文文宣問題叢生,根本不對。這兩
巴掌打在執政當局的臉頰上,也令我們平民百姓感到顏面無光。
 
這位外籍英文教師批評得中肯有理。蓋戳政策粗糙,公道自在人心,我不予置
評,但針對英文的問題,我有話要講。入聯文宣上的 UN for Taiwan 除了文法
不對之外,語意也同樣令人費解。「聯合國」的英文要有定冠詞 (the
United 
Nations),縮寫時定冠詞一樣不可省 (the UN),此為其一。當然
,「聯合國」
作為形容詞用時,定冠詞就可以拿掉 (如 UN peace-keeping
 force「聯合國維
和部隊」),若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定冠詞則純屬語意上的特
指。除了這個文法上
的錯誤之外,語意上的扭曲看來更加嚴重。UN for Taiwan
的確就是「聯合國
送給台灣」之意,就如同 a gift for you 意為「禮物
送給你」。UN for Taiwan 原
本要力推台灣加入聯合國,反而成了「聯合國
送給台灣」,文法錯誤,語意錯
置;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成了國際上的笑柄
。正確的說法 UN Membership 
for Taiwan,究竟是哪位「高人」授意,拿
掉了關鍵的 Membership?當然,標
語力求簡短響亮,可是連所訴求的對象──
不諳中文的外籍人士──都跳出來講
他看不懂時,我們自己人關起門來努力推敲
解讀,有什麼意義?
 
文法錯誤 只好硬拗
 
政府花了大把的公帑,在此新聞事件之前卻沒有看見任何人公開指出這個離譜
的錯誤,相關人士在「東窗事發」之後選擇顢頇地搪塞,我們看不到一個負責
任的政府該有的擔當。
 
類似的問題真是不勝枚舉。遠的不說,就拿前兩年觀光局為了觀光客倍增計劃
所做的文宣為例,政府砸重金搞行銷,竟弄出一個四不像的假英文 Taiwan
Touch Your Heart「台灣觸動你的心」來,直述句不像直述句,祈使句不像祈使
句。學者專家引經據典,直陳這句英文文法錯誤、不知所云,相關單位找
不到
台階下,最後竟理直氣壯地硬拗說「沒有問題」,這樣一句笑掉內行人大
牙的
菜英文,就堂而皇之地充斥於機場、車站、商店、旅館、對外文宣中,真
是讓
人懷疑,政府裡面沒有夠格的英語顧問了嗎?還是外行領導內行,顧問的
專業
意見也被自以為是的決策者否決掉了?
 
看來,台灣學生的托福、多益、雅思等英語測驗的成績亞洲倒數,似乎還情有
可原。政府搞出這些笑話,能不感到羞愧嗎?還有什麼立場要求我們的學生?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社論/2007.10.18》  
 
今年的聯合國大會已經結束了,台灣入聯運動則還沒了。為了拚入聯,民進黨
政府全面動員,不但民間私函被蓋上入聯戳章,連水電費帳單、甚至接下來中
油發票都要印上入聯標記,鋪天蓋地搞入聯,只為了一件事:配合民進黨的入
聯公投綁大選;從基層公務員到國營事業員工,都得配合這項「政策」,既無
視文官中立的法制,更無視人民自由意志,這是什麼國家?什麼政黨?
 
入聯戳章讓外籍人士都質疑,憑什麼私人郵件可以未經同意被蓋戳章?這位外
語老師陶維極用最淺白的語言道出心聲:「我只是希望民主國家,就是要以民
為主。」很遺憾,創造寧靜革命、民主奇蹟的台灣,還是學不會以民為主的真
義。
 
面對入聯戳章爭議,民進黨立委說,一九八二至一九八四年間,都曾加蓋「加
速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終止姑息主義」、「推翻共產暴政」等郵戳,評
論不能雙重標準。民進黨立委說的沒錯,但是別忘了,那是廿三、五年前的事
,那個時代,叫做「威權時代」,不要說「民主」,連「開放」都談不上。號
稱民主進步的執政黨,難道要向廿五年前的威權政黨看齊嗎?
 
政府宣導政令還要看宣導什麼政令,重返聯合國是前總統李登輝執政時期的重
大政策,當年的李登輝或國民黨政府敢要求中華郵政在私人郵件上蓋返聯戳章
嗎?民進黨政府執政後,郵件戳章重現江湖,民國九十二年蓋的是「戰勝SA
RS不分你我他」,對當時舉國低迷的氣氛中,還有點激勵人心的作用;還有
「人人扮青天家家反賄選」,起碼也是全民都肯定的價值。
 
至於入聯,是不是全民共識?從民調上看,超過七成民眾支持;但是,別忘了
這裡頭包含台灣入聯和中華民國返聯,民進黨政府動員各部會,全面配合「政
府政策」的同時,部會首長卻在立法院面對在野陣營強烈質疑行政不中立,或
者違法挪移預算。最高民意機關對這些作法都在質疑的時候,政府怎麼能如此
蠻橫地認為我要做的事,就叫「政策」,就非幹到底不可?
 
這些戳章,從郵件到水電費帳單上、甚至未來的發票,都是要耗費預算和人事
成本額外的工作,新聞局說所有的入聯文宣沒用到別人一毛錢,為什麼?因為
各單位都自行吸收啦,政府單位和國營事業的花費,都是全民埋單!這些不夠
,新聞局更進一步,發函或口頭通知要求各有線、無線電視台,要以「徵用公
益秒數」的方式,要電視台播出委外製作的兩支入聯廣告,這已經是吃到民間
企業了,面對年底即將到來的換照審核,哪一家電視台敢說「不」?政策宣導
能這樣威脅利誘嗎?
 
入聯是不是公益?陳水扁總統自己出訪南太時都說,選戰就是要打入聯,民進
黨從一開始就要用入聯公投綁大選,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閉關十三天後出
面,第一件事就是變更他的選舉主軸,從原本的「幸福經濟」一轉而為入聯。
聯合國大會已經結束半個月了,民進黨政府的入聯動員還沒結束,要體委會埋
單的入聯聖火全台路跑才要啟動,體委會一年預算多少錢?體育圈有被尊重嗎
?還有台中市政府舉辦的「全國社區民俗育樂觀摩活動」,中央補助了三百萬
,也要求必須全面印製入聯文宣和標語,民俗育樂和入聯何干?
 
更恐怖的是,公投法明定行政機關不得藉用任何形式對各項議題辦理或委託辦
理公民投票事項,行政機關對此亦不得動用任何經費及調用各級政府職員。結
果,財政部內部會議直接分派入聯公投連署,主持會議的次長李瑞倉臉不紅氣
不喘的說「公務員有表態的自由」,很抱歉,文官中立,他尊重公務員也有不
表態的自由嗎?他更搞不清楚自己已經有觸法之虞了;嘉義縣發放老人津貼竟
要求領取津貼老人蓋章在連署書上,縣政府解釋這是個案,坦白講,個案都不
行。而這些都還是被爆料的而已,沒被爆料的呢?
 
從民進黨決定入聯公投綁大選那一刻開始,全國就陷入日復一日無止盡的入聯
噩夢,套用一句朝野最近彼此相互攻詰最常用的話:笨蛋,問題就在入聯公投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直言集》╱本報記者蔡惠萍╱2007.10.07》
 
 
日本電影「乒乓」裡,男主角窪塚洋介每天搭乘江之島電鐵通學,只要經過海
岸線時,他的標準動作就是拿起耳機聽歌,然後朝向海凝視。這段連接藤澤與
鐮倉之間約十公里的江之島電鐵,因為經過又美又長的湘南海岸,每年吸引來
自世界各國無數觀光客前來「朝聖」,更多次成為電影拍攝的場景。
 
支線鐵路一直是鐵道文化中最令人著迷的一部分,不同於縱橫線鐵路單調、機
械的運輸功能,藏在山澗湖畔的支線鐵路,總是令人充滿無限美好的神往;但
是在台灣,支線鐵路卻是像是「盲腸」一般,不僅「無用」,還會「惹麻煩」
因此也一條條地被「割去」。
 
在民國八年代以前,面對公路的競爭,支線鐵路只能「節節敗退」,台鐵幾
乎以每年停一條的速度「消滅」支線鐵路,包括深澳線、東港線、東勢線都是
如出一轍的命運。對虧損累累的台鐵而言,支線就只是個「賠錢貨」,停掉一
條就能讓赤字少一點,這種「賠錢就關」的消極心態,也讓台灣的支線鐵路一
條條走進歷史。
 
台鐵要轉虧為盈,一個關鍵就是要從傳統的運輸功能轉化成觀光休憩,靠著「
包裝」行銷鐵道,而具有地方特色與自然景致的支線便是極佳的資源,集集線
是最好的案例。
 
民國七十五年間,台鐵因為不堪虧損,一度曾經想把集集線拆除,但地方大力
反對,在地方的奔走下,後來集集鎮公所甚至出資「認養」集集車站,包括車
站管理、維護及售票等人事成本「一手包辦」,集集線也由運輸轉為觀光鐵路
,每年為當地帶來可觀的觀光人潮與收益,不僅讓集集線「起死回生」,更讓
集集線成為集集鎮乃至於南投縣的「入口意象」。
 
但集集線畢竟是支線鐵路的「異數」,除了台鐵的積極度不足與不擅行銷,另
一方面,法令的束縛,也讓台鐵無法伸展手腳;包括觀光與運輸票價費率無法
脫鉤,且鐵法路限制台鐵不能經營旅行社,都讓支線鐵路「資產變負債」;因
此,若台鐵的腦袋與政府的法令無法鬆綁,台灣的支線鐵路恐怕只能「等死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李維國╱台北報導╱2007.09.23》
 
 
二戰期間,華沙動物園園長冒險收容猶太人動
人事蹟,成為新書主題。 法新社
 
 
《感官之旅》Diane Ack-erman(戴安.艾克曼)新著喚醒二戰歷史

二戰納粹屠殺猶太人血痕斑斑,始終是人類歷史無法療癒的瘡口。暗黑中更襯
托星光可貴,繼湯瑪斯‧肯納利 《辛德勒的名單》揭露浩劫年代搶救猶太人
的動人傳奇,善以詩意筆觸鋪陳科普素材的《感官之旅》作家戴安‧艾克曼
(Diane Ack-erman),新著《動物園長夫人》(The Zookeeper's Wife
)筆鋒轉向歷史,講述二次大戰時波蘭華沙動物園園長姜恩‧札賓斯基(Jan
Zabinski)與妻子安東妮娜(Antonina),利用園區收容三百名猶太人的史
事,帶引讀者進入給猶太人一杯水解渴就會送命的黑暗時代,甫出書就大獲好
評。

艾克曼原本查索波蘭東部森林中絕種的野生馬(tarpan)背景資料,意外巧遇
札賓斯基夫婦的故事,「有天早晨醒來,我發現這可以寫成書」。她親赴華沙
動物園,訪問札賓斯基的兒子與相關人士,外加安東妮娜的日記譯本佐助,耗
時三年喚醒這段被遺忘的歷史。

搶救猶太人, 動物牢籠變身諾亞方舟

全書始於1935年札賓斯基夫婦在動物園內伊甸園般的生活,每天聽動物大合鳴
當起床號。1939年九月德軍大轟炸,逃過一死的動物闖出炸毀的柵欄,不少遭
波蘭士兵射殺,剩下的活口進入市區,出現「聖經故事般的幻覺」。

加入波蘭反抗軍的姜恩表面上照常管理動物園,其實在大象房舍儲存炸藥,連
妻子也不知情。他搶救下一些最珍稀的動物,直到納粹動物學家、柏林動物園
園長海克(Lutz Heck)出現。海克夢想復育絕種野生馬等歐洲絕種動物,好
實踐「物種淨化」的謬論,歐洲野牛恰是姜恩的專長。受海克庇護,札賓斯基
夫婦生活照舊,但海克把園中最好的動物據為己有,之後全部射殺。

納粹將猶太人運往集中營。姜恩在猶太區長大,「對猶太人有虧欠」,他藉口
將動物園改為養豬場,進猶太區收取廚餘,順道救回猶太人,藏匿在獸欄和動
物牢籠中,「有誰比動物園長更擅長變造適當的保護色?」

姜恩大膽冷靜,儼然真人演出驚悚小說,有證件或外貌看不出的猶太人從地下
管道轉送安全之地,剩下的藏在園中,新面孔的猶太人謊稱是員工或遠房親戚
。難以想像,動物園甚至是納粹士兵熱門的休閒勝地。每個救下來的猶太人都
活著眼看戰爭結束,動物園因而贏得「諾亞方舟」的封號。

園長夫人宛如北歐神話女戰神,讓動物聽話

艾克曼別具巧思,相中園長夫人安東妮娜作為全書靈魂人物。安東妮娜熱愛寫
作,留下生動的日記和可愛的童書,同樣熱愛動物的艾克曼將她視為知己。安
東妮娜小姜恩十一歲,不僅高雅美麗,「宛如北歐神話中的女戰神(Valkyrie)
」,並且機智聰慧,在納粹軍隊前發揮女性魅力,化險為夷。

安東妮娜在動物面前同樣充滿魅力,她洞察動物內在情緒及意圖,瞭解牠們的
恐懼,甚至天賦異稟讓動物聽話。艾克曼形容她「有時能脫離人身,透過動物
的眼睛來窺看世界」。

安東妮娜認為動物和人類密不可分,替園中每一位藏身的「客人」取動物代號
:知名女雕刻家Magdalena Gross是「椋鳥」,因為安東妮娜想像她「飛翔在
巢間」,避免被捕。為了「周遭要有些動物讓生命感到真實」,安東妮娜還養
了兔子和雞,取名為Wicek及Jacob。有人抱怨:「這地方太瘋狂了,給人取
動物的代號,又給動物取人的名字!」

她穿梭在菜園和廚房,供養數目可觀的避難者,更給予精神鼓舞,「他們不應
該只是活命,要盡可能快樂過日子。」即使在最低潮的時刻,她也不甘處於「
心靈的冬眠,把思想、知識、科學、工作熱情、理解和愛都封凍起來。」或許
正是艾克曼終極的心聲?

大屠殺文學添新頁:人為何比野獸更殘暴?

除了動物園內「如蜂巢般鳴動」的生活寫真,艾克曼也不忘對照猶太區內緊繃
的局勢,尋常百姓如何破壞納粹行動,還有更多感人的事蹟:知名昆蟲學家
Szymon Tenenbaum博士將近五十萬的昆蟲標本在巧妙運用下,救下許多猶太
人;猶太教士Kalonymus Shapira布施餐食,也鼓勵猶太人深思「自然之美」
;小兒科名醫Henryk Goldszmit放棄逃離的機會,留下照顧病童,陪他們走進
集中營。

新書充滿艾克曼對感官細節秀異獨到的特寫,讀來像小說,而非真人實事的歷
史。艾克曼受訪時說:「這就是他們的生活。因為真實才如此有力、震撼人心
,充滿豐沛同情心和過人的勇氣。如果我真當成小說寫,讀者會以為是杜撰的
。」評論家稱道艾克曼為大屠殺文學加添別開生面的新頁,可貴的是,艾克曼
未落入士兵/追獵者等於惡魔的俗套。

儘管納粹暴行橫掃,人道精神和對生命的看重依然是災厄中向上的力量。然而
對至今困在難民營逃避戰爭與種族屠殺的萬物之靈,安東妮娜當年的困惑仍有
待解答:「為什麼動物要好幾個月才能改變掠食方式,進化數世紀的人類卻能
瞬間變得比野獸更加殘暴?」


Diane Ack-erman(黛安‧艾克曼)中譯書目小檔案

《感官之旅》/莊安祺譯/時報文化出版
《愛之旅》/莊安祺譯/時報文化出版
《稀世之珍》/唐嘉慧譯/大樹文化出版
《纖細一線》/張定綺譯/天下遠見出版
《鯨背月色》/莊安祺譯/季節風出版
《心靈深戲》/莊安祺譯/時報文化出版
《艾克曼的花園》/莊安祺譯/時報文化 出版
《氣味、記憶與愛欲》/莊安祺譯/時報 文化出版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朱敬一/2007.09.24》
 
薩克斯(Jeffrey Sachs)教授是經濟學界的傳奇人物。薩氏當年在哈佛大學
經濟系任教時,年僅廿八歲就獲得該校正教授長聘,打破原本經濟系
費爾斯
坦(Martin Feldstein)所保持的紀錄,堪稱學界奇蹟。不過,我
向來不喜歡
這一類的「速度」紀錄。數十年人生早一天晚一天拿博士、或是
早一天晚一
天當上什麼職位或名銜,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我推崇薩克斯這
位傳奇人物
,卻是因為別的原因。
 
在經濟學的專業中,「經濟發展」一向是比較冷門的領域。它之所以冷門,
是因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通常牽涉到太多太多的面向,政治、文化、歷史
、人口、教育等都與經濟活動息息相關,因此各國經濟發展很難找到一個放
諸四海皆準的模式。於是,若干學者對印度經濟瞭若指掌,但卻對智利一竅
不通;也許有人是中國經濟專家,卻對非洲國家的情形完全不進入狀況。經
濟學界當然不乏「特定地區」經濟發展的權威,卻始終沒有人能夠貫穿融會
眾多國家經濟,提出綜觀性的發展理論。以我所知,能夠達到圓融貫通各國
發展的,學界僅薩克斯教授一人而已。
 
經濟發展學門較難深入探索的另一個原因,則與經濟學的訓練有關。在當今
專業化的學門訓練趨勢下,絕大多數的經濟學者都是執一而精,或是專攻貨
幣金融、或是熟悉家庭人口、或則投入國際貿易與城鄉移動。這些學者也許
能對若干開發中國家的單一主題侃侃而談,但若是問他們某個國家經濟發展
的整體性問題,她們往往就答不上來了。依我所知,學界唯一的例外,又是
薩克斯教授。他懂金融、懂貿易、懂通膨、懂人口、懂非洲愛滋瘧疾、也懂
各國歷史背景。也虧他如此博學多聞,才敢對不少國家提出經濟發展的建言
 
讀者去網路查閱薩克斯教授的履歷,就知道我對他的推崇所言不虛。一九八
四年,他是玻利維亞經濟發展的顧問;一九八九年,他協助波蘭重建家園;
一九九一年,他向莫斯科提出諮議;九○年代初,他深入觀察中國;一九九
四年,他幫助印度政府;一九九五年起,他開始關注非洲諸國。全世界各大
洲的落後邦國,幾乎都有他的足跡。若問我自己,我有這足跡遍天下的能耐
嗎?坦白說,沒有。許多薩氏關懷的國家,都是沒水沒電、暴民事件頻傳、
瘧疾普遍、政局不穩、衛生條件極差的地區。如果沒有菩薩心腸般的真誠關
懷,我很難想像有幾位生活裕足的老美,願意遠離波士頓的舒適宅邸,經常
性地往這些生活困頓的地方去跑。
 
其實大家也都了解,勤跑地方並不必然表示關心地方。許多政客四處遊走,
看似無目的地上山下鄉,但終究還是有選票的期待。但是薩克斯卻顯然是一
無所求。他既不參選波蘭總統,也不涉足南非政局;他的勤走落後地區,當
然就沒有什麼動機置疑的空間。最難能可貴的,就是薩氏對各地的經濟發展
難題,都能提出相當詳盡而仔細的建議,從每戶貸款、地區疫苗、學校與老
師人數、農具缺少數量、耕作種籽需求、基金管理方式等,都做了詳細的估
算。坦白說,這些估算無法構成學術貢獻,卻都需要非常細心的投入才可能
做到。同樣一句話:若不是真誠的關懷,又有幾個人能做到這樣投入?
 
薩克斯教授從各國赤貧經濟地區所得到的共通經驗,就是「脫離貧窮往往是
需要外力協助的」。在經濟學上,國家自陷於貧窮而無法自拔的狀態,稱為
發展陷阱(development trap)。以往,這種陷阱理論始終得不到正統經
學家的重視,但薩氏卻以簡單的數字證據,向世人說明陷阱之確實存在。

實平心而論,如果人類沒有自陷貧窮的陷阱,則表示各國國內的窮人都可

自行翻身,那麼各國政府又何必課累進稅、提供各種教育補貼、對弱勢者

供社會保險救助呢?既然各國政府都願意對國境內的貧弱伸出援手,如果

堅持對外國的貧弱不予聞問,這不是偏見歧視或本位作祟,又是什麼呢?
 
在過去廿年中,薩克斯為全世界貧窮國家奔走努力的方向概有二端,其一是
要求富國免去貧國所積欠之債務,二是要求富國對貧國多提供瘧疾、愛滋等
重大疾病的援助。對於豁免債務,薩氏常舉德國為例。他指出一次戰後德國
的巨額債務逼出一個希特勒,但二次戰後德國未受債累反而成就了今日民主
而穩定的歐洲。薩氏的說法深具說服力,也徹底顛覆了國際貨幣基金會數十
年來的僵硬思維,開始對若干國家豁免債務。
 
至於要求各國援助醫療資源,薩氏則與聯合國秘書長、波諾、比爾蓋茲等人
同一陣線,四處遊說奔走。薩氏不斷告訴大家,金援亞非洲貧困之醫療經費
,對富國而言只是九年一毛,何樂而不為?此外,一個貧富不均的世界,也
絕不會是一個和平的世界。富人即使從世局穩定之自利出發,也該為消滅貧
窮而盡番心力。這些點點滴滴的遊說努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都會成為
消滅貧窮的資源與動力。
 
柯林頓總統二○○七年在哈佛大學的演講時提到,人與人之間其實是有百分
之九十九.九的基因是相同的。如果我們強調那千分之一的相異處,當然族
群、勞資、左右、統獨都會是勢不兩立的對決。但如果我們珍惜那百分之九
十九.九的相同處,就當然會同意薩克斯教授的奉獻與投入。相異相殊、人
相我相,其實只是在一念之間。看看薩氏跨越國界、無條件、無前提的關懷
,台灣那些在國內拚命撕裂族群的政客,不該羞愧到無地自容嗎?
 
薩氏將其投入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寫成《The End of Poverty:Economic
Possibilities for Our Time》一書,也許不久就會出版中譯版,我認為值得大
家去閱讀。閱讀該書,不只是為了分享他經濟發展的觀點,也是為
了體驗他
民胞物與的情懷。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