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推薦閱讀】 (8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聯合報╱李維國╱台北報導╱2007.09.23》
 
小說家Junot Daz。(美聯社資料照片)
 
 
多明尼加裔小說家美國文壇領風騷
 
美國《紐約客》雜誌推選為本世紀二十大頂尖作家的多明尼加裔小說家朱諾‧
迪亞茲(Junot Daz),1996年以短篇小說集《溺》(Drown)一鳴驚人。苦
心打磨多時,日前推出首部長篇《奧斯卡短暫的驚奇人生》(The Brief
Wondrous Life of Oscar Wao),情節橫跨兩國三代,成績亮眼,評論家
力讚是「今年到目前最好的一本書」。

迪亞茲六歲隨父母移民美國,在新澤西州成長,拿到康乃爾大學碩士,目前在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創意寫作,也是《波士頓評論》(Boston Review)編輯。
處女作《溺》聚焦新澤西州多明尼加少年適應移民新環境的掙扎,書評家形容
是「呼之欲出的自傳」。

迪亞茲自剖寫作的心得,「在失敗的地方總能發現最有趣的素材,寫作就是建
立在一連串失敗上」。

高度肯定帶來巨大壓力,寫新作「身上像插著刀」。《奧》書主角奧斯卡肥胖
、皮膚黑,愛書成癡,迷星艦迷航Star Trek、托爾金、漫畫和日本卡通,夢
想當科幻小說家,成為「多明尼加的托爾金」。上體育課怕到發抖,會故意用
艱澀難字讓功課不好的同學難堪。他使勁解數追求瞧不上他的女生,大學畢業
沒性經驗。

敘事者尤尼爾是奧斯卡室友,他和奧斯卡的姊姊鼓勵大胖子改變,少吃多運動
,接觸真實世界。奧斯卡卻溺在寫作和白日夢中,像著了魔一樣朝思暮想真愛
降臨。

尤尼爾認為奧斯卡可能和他母親同樣受到fuk椏(詛咒),「永遠陷在愛情的
不快樂當中」,開始追查奧斯卡的身世和國家歷史。奧斯卡的母親貝麗個性強
悍,源自成長時的苦難:父親被多明尼加獨裁者的爪牙折磨監禁,貝麗的母親
車禍喪命,姊妹不明原因意外死亡,貝麗本人也曾遭凌虐苦刑。少女時愛上獨
裁者已婚手下,對方妻子恰好是獨裁者姊妹,貝麗差點在甘蔗田被打死;逃到
美國開展新生活,婚後又遭遺棄,獨力扶養一雙子女長大。

「不只想說故事,也想打破規則桎梏。」迪亞茲成功捕捉獨裁恐怖統治下人命
如螻蟻的真實恐懼,以及美國大學生應付體重自尊等生活瑣事無法自拔的困境
。奧斯卡夾在多明尼加和美國間:母國形塑他的噩夢,新土雖有自由希望,卻
看不到光明未來。三個世代的歷史被一再出現的fuk椏包覆,迪亞茲襲用拉美
文學傳統的魔幻寫實,形容fuk椏是由哥倫布帶到新世界的詛咒,被多明尼加
獨裁者強化。

書中多種語言眾聲喧嘩,體現多文化交疊的主調。迪亞茲擅玩文字花招,文雅
修辭和雙關語髒話交錯並置,傳遞移民永遠是外人的疏離感。

作家提起:「書裡最有趣的是,全和遺失的東西緊密相連。」奧斯卡母親的童
年一片空白,外祖父不知下落,大段的人生記錄憑空消磁。奧斯卡有興趣的是
科幻小說和空想,使他注定承受極度的孤單。沒人在乎,他也沒太多朋友,更
大的問題是他無法在身上找到假裝變成另一個人的特質。

「做過小孩的都瞭解。一個人的孤獨有多深,我在寫作中學到了誠實面對童年
。」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聯合筆記╱鄭朝陽╱2007.09.18》
 
 
九月十五日是「國際無車日」,當年法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為對抗汽車製造
的惡劣空氣品質,史無前例地選擇這一天大規模管制汽車進城,由直排輪和腳
踏車取而代之。官方、民眾一起反省:我們要什麼樣的空氣品質和交通環境?
 
六、七年過去了,最早發動無車日的法國巴黎市區,不但舖設了綿密、不受汽
車干擾的腳踏車專用道,也建置了公共腳踏車租借制度。今天,巴黎人和全球
遊客都能用輕鬆的代價騎單車逛花都,何等愜意,也何等符合花都的浪漫意象
 
沒錯,騎單車不只純為環保。雙腳踩踏的騎乘過程中,正是用慢行的速度細細
品味都市景觀、觀察都市紋理和人文風景的絕佳代步方式。它比開車、搭公車
更有餘裕擁抱城市之美,林蔭大道是紓緩心神的美麗風景,枝頭上鳥鳴伴奏是
最激勵人心的練習曲,街角肉包店的美味教人忍不住聞香下馬,為城市的美麗
記憶更添餘韻。
 
透過騎單車這種恣意停歇的行進方式,讓人們從容理解城市的內涵與價值,也
因此更對她傾心。這是孕育浪漫城市的自然法則。
 
然而,當我們看到台北的國際無車日花了九百萬元,舉辦只有一天壽命的「樂
活嘉年華」,除了吸引數萬人湊熱鬧、拿紀念品,消耗更多資源外,更在封街
的區域裡驚見車商的身影。這裡理應只有單車、直排輪和急欲舒展的雙腳,但
竟有車商在慢車道上擺起新車展示攤位,還附設兒童駕駛體驗區;揩無車日活
動的油還不說,簡直像佛教法會擺出香腸攤,實在突兀至極。
 
走樣的活動該檢討改進,重點是:辦了五屆無車日的環保秀之後,市區給單車
走的「綠色通勤道」在哪裡?不論藍綠縣市長,對此只能嘴巴喊喊「多搭大眾
運輸工具,多騎單車」,他們花了錢辦完活動、贏得媒體形象之後,剩下的總
是遙遠的夢想和口號。
 
「進口」六年的無車日,不能永遠只是推動單車作為通勤交通工具的起點。想
要真正樂活的都會環境,請給我們單車通勤道!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偉中/中國時報/2007.09.17 
 
 
中國黑心商品的問題層出無窮,之所以引起國內外普遍的關注,一方面固然是
因為其問題的嚴重性不容忽視,另一方面,毋庸諱言的,也有微妙複雜的國際
政治經濟因素(如貿易競爭和防範中國崛起等)在其中發揮作用。
 
黑心商品不管來自何國,既然對人體對環境造成危害,當然都要尋找源頭、追
究責任。然而追尋下去,我們將會發現,問題絕比想像中更為複雜,至少不是
中國人沒有良心、道德淪喪等這麼簡單的理由可以說明的。
 
今年七月中,《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電子垃圾的全球路線圖〉的文
章,把部分中國黑心商品生產背後複雜的「全球共犯結構」進行了揭露。大家
都知道,一些中國出口的兒童玩具與飾品含有鉛,甚至是銅、銻,這些金屬成
份將對使用這些玩具的幼兒和製造產品的工人(指出這點是重要的,因為當我
們關注黑心產品進口國民眾的健康時,很少人想到製造這些產品的工人)造成
嚴重傷害。但進一步的問題是:鉛從哪裡來?為何要使用鉛?這些產品的進口
者有把關嗎?
 
《華爾街日報》引述了黑心產品出口地、關注毒物問題的美國環保團體-矽谷
毒物聯盟以及學者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製造商使用的這些鉛中有一部分來自
西方國家傾倒至中國的廢棄電腦和其它電子產品,原來在此類黑心商品的背後
,是一個有毒物質的全球化循環:美國高科技垃圾中的有毒材料,出口到了中
國,經過加工製造後變成了對孩子有害的商品又轉回了美國。
 
這些製造黑心商品的毒物如何出口?原來是在出口國被定義為無毒廢棄物,規
避了相關的環保法律,以便輸出到第三世界國家加工再製。跟黑心工廠下訂單
的採購商(往往是知名的跨國公司)知情嗎?他們可能會堅稱不知情,但對於
生產廠商來說,這是一樁買家賣家心照不宣的交易,廠商使用便宜的鉛以壓低
售價,而買家自然也降低進口成本。
 
除此之外,黑心食品的問題或許也比想像中複雜。黑心食品之所以有毒有害,
一方面固然是食品生產加工業者為了牟取利潤,或是使用惡質原材料,或是添
加有害物質,或是在生產過程中滲進了有毒物質等。這些都還是製造者有知覺
有意識下的作為,更難追查的是水與土壤的嚴重汙染帶進食品中的毒物。今天
的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如過去的台灣和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一樣成為世界
垃圾場。除了中國本地企業製造的汙染外,來自全球的跨國公司也是中國環境
破壞的首謀與共犯。中國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在八月公布了一份在中國製造汙
染的企業名單,其中跨國公司就有一百多家,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百事、雀巢
、通用、肯德基、杜邦等,也包括來自韓國和第三世界國家如印尼、印度的跨
國公司。
 
描繪這個黑心商品生產的全球路線圖,並非要替中國生產者脫罪。在三十多年
來一股腦向西方大量生產、大量消費模式看齊的資本主義狂潮下,盲目招商引
資、踐踏環境、傷害勞動人權,中國的統治菁英可以說是惡名昭彰的人權罪犯
。但是,在全球生產、全球銷售的今天,黑心商品的出現與氾濫,突顯的問題
不是單單是中國的種種結構性弊病,也突顯了資本主義全球體系的病症。面對
中國黑心產品,我們要可能要多做點功課,才能對症下藥。
 
(作者為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社區大學講師)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2007.09.16/張士達/綜合報導》
 
55歲的史汀,日前被拍到出現在德國高級妓院外,徹底粉碎了他數十年來的
完美形象。人格一旦被蒙上陰影,就連過去所有苦心經營的成就都被質疑。英
國《每日郵報》立即指出史汀熱中環保議題,私生活卻豪奢浪費,表面說得冠
冕堂皇,實際卻輕易推翻自己的承諾,原來一直是個「說一套,做一套」的偽
君子。
 
叫廚師搭計程車 只為買湯
 
史汀在樂壇擁有少見的完美婚姻,好老公、好爸爸的形象深入人心,也因此涉
足妓院的行徑讓人跌破眼鏡。不過英國《每日郵報》指出,史汀向來是個「自
我矛盾」的高手,他近年來積極參與Live Earth演唱會、為南美雨林請命,呼
全球致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實際上,年初史汀的廚師珍馬丁因無故遭

雇而控告史汀時指出,史汀與妻子楚蒂過著皇室般的生活,家中對於各類飲

與花費從無儉省概念,她甚至常被下令坐長途計程車到倫敦,只為了替楚蒂

備湯或沙拉。
 
警察合唱團復出 搶退休金
 
1995年時,史汀也曾為高額酬勞為日本高爾夫球場代言,然而該球場卻是
建商剷平了古老松樹林所建成。此外,他10年前被問到是否將與警察合唱團
成員復合演唱時,還不屑地說:「我寧可去死!」然而如今警察合唱團真的復
出巡迴,據了解3位團員光是酬勞頭期款就有4百萬英鎊(超過2億台幣),
被媒體挖苦為「搶退休金」,更別提巡迴演唱的種種物力消耗有多不環保了。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蘋果日報 2007.09.14 趙少康》
  
 
安倍上台不到一年就謝謝收看,理由是民調太低、閣員醜聞、參院選舉失利及
民主黨小澤拒絕協商《防恐法》,如果因此就要辭職,那陳水扁不知要下台多
少次了!

台灣真的不是一個「正常國家」,在「正常國家」裡,陳水扁第一、就不可能
連任,第二、兩顆子彈絕不會這樣草草結案,推給一個死人,第三、就算勉強
連任也早就被推翻了。

政客投機混淆黑白

在「正常國家」裡,能不能幹得下去看政績,政績不好,就換人換黨,不要忘
了安倍剛上任時民調也不低,幾件事沒做好就立刻風雲變色,只有在「不正常
國家」的台灣,做得好不好不重要,政績有沒有沒關係,貪污、腐化、無能都
可以像沒發生,只要訴諸省籍,只要包裝自己「愛台灣」,只要栽贓對手「賣
台灣」,只要鼓吹「仇匪恨匪」,只要把主張兩岸和解的打成叛徒,其他一切
都無所謂了,這種義和團式的狂熱,混淆了是非黑白,縱容了道德敗壞、能力
不足的投機官吏政客,讓好好一個台灣,在短短幾年內就淪落到現在這種地步
,真是可惜、可悲、可嘆!禍國殃民,不就是這樣嗎?

美國副助卿柯慶生罵陳水扁「花言巧語」,罵得可真痛快,柯慶生如果在台灣
,一定被打成中共同路人,但是「花言巧語」一語中的,陳水扁如果還有一點
良心,不妨捫心自問:「你幹的這些好事,那一件是真的為台灣好?那一件是
真的為你口口聲聲的台灣人民好?」

最近更是荒誕,陳水扁竟然大剌剌的提名八個大法官,還要提名二十九個監委
,好讓他的權力能繼續影響台灣八年,他還毫不遮掩的把國務機要費醜聞案中
的主要證據,都列為「永久機密」,「永久」這兩個字,他怎麼想得出來?又
怎麼好意思放上去?還有什麼是陳水扁不敢做的事?他更夸夸其言要玩兩次的
「公投綁大選」,一月綁立委,三月綁總統,中選會被陳水扁踩在腳底下吐口
水,中選會的袞袞諸公婆,居然沒人敢吭一聲。

還有挺好笑的,陳水扁和民進黨諸君,本周竟成了中華民國青天白日滿地紅國
旗的捍衛者,他們心中何時有過中華民國?何時有過國旗?只不過用國旗來凸
顯中共的打壓吧!國旗在此刻成了「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借來一用罷了!

綠搞入聯逼藍表態

明天九一五藍綠都搞遊行,聯合國又成了最愛,大家都知道,「入」也好、「
返」也好、「中華民國」也好、「台灣」也好,保證「任你怎麼攪,都進不了
」,綠的搞「入聯」,是逼藍軍表態,要把藍打到中共那邊,藍的搞「返聯」
,是逼美國表態,要美國自己出手教訓一手栽培出來的baby。

藍綠明天都會很賣力的表演,聲嘶力竭、義正辭嚴,大力指責老共、老美及對
手,都知道是一場鬧劇,卻都硬著頭皮頂下去。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榮念曾(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總監) 2007.09.13》  
 
《超級星光大道》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陰柔。我所觀看的幾集中參賽者都是男性
,而這些男性,卻都更接近典型的社會定格的女性。他們都在尋求被接受,也
追求既定價值對他們的保護。我猜想,「催淚型節目」的受歡迎和充滿母性的
觀眾量的增加有關。因此節目的「成功」背後,反映的究竟是什麼?……

2007年四月下旬,由於心臟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我被隔離在台北振興醫院
的加護病房裡,有足足近一個禮拜。期間唯一和外界的接觸,就是一架吊在半
空中的電視機。在這段漫長時光裡,幾乎一天二十四小時手持遙控器面對著電
視機,我由此認識了台灣的電視節目,也因此認識了普遍存在於2007年台
灣那種焦慮,好勝及極端感性的社會心態。無論是新聞報導、時事評論、綜藝
作秀以及遊戲節目,表象是多元開放,更深入一層,就會發現那幾乎一致的躁
急搶白節奏,以及存在其背後的內向、無奈及無力感。

有怎樣的媒體,就有怎樣的社會

同樣地,三月底我和來自歐美亞太的評審們,面對著福華飯店的螢幕,透過台
新藝術獎參選作品的錄像及文字紀錄,浮光掠影地感受台灣當前音樂、舞蹈、
戲劇、裝置藝術、多媒體以及其他「視覺藝術」的發展。身為決審的我被告知
四項評審標準是︰作品的完整性、成熟性、技術性及實驗性。我個人認為除了
最後一項,其他似乎沒有評審討論的餘地。倒是可以追問︰這些作品和台灣「
公共空間」有沒有切身的互動?如果沒有,退一步他們是否誠實反映台灣當前
文化的獨特性(例如我所切身感受到的那種內向性、無力感及無奈)?

身為評審其實更在意的是,作品裡有沒有反思和辯證,有沒有墮入率性,煽情
,自溺,和反智的陷阱裡———這些作品有沒有成為「無傷大雅」的「高級」
文化消費品或裝飾品?在病床上,我仔細觀賞了據說是當前最紅的綜藝節:《
超級星光大道》。我想藉此了解,台灣下一代如何建立他們的身分認同,年輕
人怎樣看待他們的未來,以及節目製作人的社會關懷和社會責任的自覺在哪裡
?同樣,面對台新獎的提名作品,我也思考著身為台灣的第一線藝術工作者,
是怎樣建立起他們的文化身分,並怎樣期待他們文化環境的未來。

陰柔的策略,評論的貧乏

《超級星光大道》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陰柔。典型的淚光「真人騷」,也就是試
圖以「真實」來拉近和觀者的距離———當然,商業前提下的「真實」必須符
合「眼淚市場」的需求,必須迎合「一般觀者」的認同。我所觀看的幾集中參
賽者都是男性,而這些男性,卻都更接近典型的社會定格的女性。

他們都在尋求被接受,也追求既定價值對他們的保護。因此他們自覺委屈、他
們感性易哭、他們尋求安全,有如一群易受傷害的小寵物。我猜想,「催淚型
節目」的受歡迎和充滿母性的觀眾量的增加有關。因此節目的「成功」背後,
反映的究竟是什麼?內斂陰柔的節目能生存,必然來自一個內斂陰柔的社會;
而這樣一個以「感性」主導的社會,也就塑造出目前台灣這樣缺乏評論的文化
環境。

大眾媒體原是「公共空間」之重要參與者,媒體除了提供一個可以培育民主、
自由、公平、公開及公正理念的平台之外,也應努力維護「公共空間」本身的
獨立性及前瞻性,更應將培養社會反思和辯證的文化視為己任,而不是一味在
鼓勵率性、煽情、自溺及反智的逃避行為。從消極面說,有這樣率性反智的大
眾媒體,就有這樣率性反智的社會大眾;而有這樣的社會大眾,結果就產生這
樣率性反智的評論文化和環境。

紅衫軍是集體藝術創作

令我納悶的是,台灣的視聽大眾們,是否已只能用這樣極度的「陰柔策略」,
來抵制那根本絲毫沒有陽剛氣息的所謂「父權領導」?台灣社會的「陰柔化」
是否暗示著人們都在委屈中求存?而大眾是否只能在感性及眼淚中尋找心理的
治療?如此遍在的「陰柔眼淚文化」,是不是已經失去面對問題時,積極辯證
和主動出擊的力量?然而,我想並不是。2006年八月透過電視,我無法不注
意到台北紅衫軍倒扁運動,對我來說,那是一次百萬人參與的街頭集體創作。
我曾對其他評審們表示,撇開政治因素,這是我一生看到過最有創意的文化運
動,而在創意行動中所展現的理性、冷靜和辯證,那才是真正「公共空間」裡
最有力最具評判力的文化行為———這些種子應該已深植台灣的文化土壤裡。
我對海外評審們說,如果紅衫軍運動標榜的是行動藝術的話,我想台新文化基
金會的初審評審們,沒有理由不大力推薦它進入台新獎表演藝術獎的候選名單


沒有嚴肅的批評 就沒有文化

我必得承認我個人對所謂「藝術獎」的概念一直都有保留,因為有太多獎項早
已失去文化批評、推展文化發展的作用,而成為社交的交換籌碼,就如某些學
院頒發所謂「榮譽博士」頭銜一般。但我仍視此次評審為一項挑戰。文化論述
的工作絕對是任重道遠,而沒有認真的藝術批評就沒有踏實的文化論述:所有
藝術作品都有它出現的因由,討論可以有兩個角度:一是由作者論下手,觀察
這件作品和創作者以前的作品有怎樣的變化、發展;一件「新」作品通常代表
對以往作品的總結或批判,可以是純粹個人的,也可以是回應社會發展的。另
一個角度則是將它獨立地放在當代作品和社會脈絡裡,探討它對當代藝術是否
作出獨特而深刻的回應及評議。

我常常覺得,有怎樣的文化就有怎樣的社會,建設性的藝術家未必只停留在顛
覆和批判社會的階段(當然他不會相信眼淚可以成為武器),他的能力取決於
如何處理個人理想和文化建設之間的關係和方法;大前提還是回到他個人對文
化,社會,體制,有多敏銳,有多少認識。

藝術家應是 「第三部門」的尖兵

藝術家的身分可以是多重的———他們可以是傳媒工作者、娛樂家、教育家、
社會工作者、評論者,甚至政治活動工作者。但是藝術家如果不當心的話,卻
也是最容易被「收編」的一群———因為被收編而淪為三流角色,尤其當他失
去了「第三部門」(The third department,非政府及非企業營利組織)的立場
,喪失了維護公共空間的目標,失去了他對社會及文化的思考獨立性及敏銳度
時,也就是他們最容易成為機會主義者或催淚專家的時候。

我在1980年代初期幾乎年年來台灣,那時代台灣文化界的原創及辯證甚至
顛覆性的韌度是相當獨特的。到了80年代末期解嚴後初期,許多朋友開始使
用「收編」這個詞,我想這才是台灣藝術家們真正考驗的開始。而第三部門的
其中一個目標,便是要監督、辯證並促進「組織文化」,使其有效地促進我們
的社會,文化和藝術的發展。

台灣「三個部門」失衡中的台新獎藝術工作者最適切的角色,是第三部門最前
線的啟動者,同時也是維護者。其本分是和政界、商界平起平坐共同尋求創意
和進步。而在第三部門中,本來最該擔當守護角色去保護「公共空間」的獨立
和辯證性的是媒體;但是當前台灣媒體的失焦程度彷彿已到了谷底。多數媒體
工作者在商業和政治的權爭中,早已失去了專業道德準則。他們大多數已被第
一部門(政府及政黨),或第二部門(媒體企業界),或同時被兩者所收編,
而將公共空間獨立和辯證的理念拋諸腦後。這情況令社會三個部門之間的制衡
出現很大的問題,也因此造成社會傾斜並失去和諧及理性前瞻的心態,而台灣
有心的文化工作者和大部分知識分子,卻大都採取消極方法抵制,這樣更造就
了社會兩極化的表象。

至少有人不相信眼淚……

而這次台新獎提名作品中,我認為很多都是「無傷大雅」的作品。真正觸及公
共空間論述的作品少,蘊含顛覆和批判性,或自我顛覆和自我批判性的作品更
少。無傷大雅的作品對發展「大雅」其實並沒有任何幫助:藝術家本來就擁有
最有利的位置去評議大雅,去建設「新」的大雅:或許這正反映了台灣藝術界
對「大雅」,對主流文化制度及既定價值觀,開始失去興趣或質疑。因此當中
實驗性的作品大都縮小實驗範疇,專注在形式面的探索及精緻化;作品很多都
是內向式地,在既定的框框中墨守成規,「本分」地作實驗。相反地,表演藝
術項目卻最少有一半作品從事跨文化跨地區跨媒體的試驗,彷彿在向台灣政
府「本土化」的文化政策,擺明他們的對立。

我個人認為2006年入圍作品中,最耐人尋味的是視覺藝術類的「嘉義縣2
006北回歸線環境藝術行動」。作品直接觸及文化界和第一部門(政府)的
互動論述,可惜沒能顯示出任何過程中屬於公共空間評議或自我評議的部分,
因此很容易被閱讀為一次兩者不平等互動的經驗,從而有被「收編」的印象。
我個人倒覺得,如果我們能將其和「2006年紅衫軍行動」放在一起分析比
較,會是研究台灣當代文化「行動」的一個重要個案。

姑且不論這作品在別的評審眼中評價如何,有沒有傷及「大雅」,都不重要:
至少我知道,作品背後的藝術家們,都和我一樣,不相信眼淚。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聯合報╱何振忠╱2007.09.11》


 
二○○五年八月廿一日,猶太裔指揮家巴倫波因在巴勒斯坦拉瑪拉舉行了一場
全球矚目的音樂會。巴倫波因在演出前後飽受同胞的抨擊,但他用音樂勇敢
地走入阿拉伯世界,最終還是獲得兩個敵對陣營的肯定。
 
這支七十八人的樂團網羅了猶太與阿拉伯的年輕演奏家,除了巴倫波因外,
巴勒斯坦裔學者薩伊德和華裔音樂家馬友友是最重要的三個推手。一九九九
年在德國威瑪成立,連年巡迴演出,到拉瑪拉的演出達到高潮。
 
一九九七年以色列愛樂交響樂團慶祝成立六十周年時,曾刻意邀集了分屬各
大唱片公司的帕爾曼、夏漢、史坦、祖賓梅塔、巴倫波因等知名的猶太裔演
奏家和指揮家同聚一堂,舉辦了一場夢幻音樂會,但這場象徵以色列復國精
神的音樂會,曲目竟涵括了德國音樂之父巴哈的作品,顯見用心。
 
薩伊德與巴倫波因在專業上各自崢嶸,若論血液基因,兩人分屬油水不容的
歷史宿敵民;但兩人用文明與知識的交流相知相惜,儘管意見不時相左,最
後還是結集出版了「並行與弔詭」的對話錄,為這段「以巴和鳴」留下佳話
 
更不可思議的,恐怕是在今年希特勒珍藏唱片的出土。當年隨著他進入碉堡
的一百多張收藏唱片,德國作曲家貝多芬、華格納是可想而知;但其間居然
也有猶太血統的孟德爾頌、奧芬巴哈等人的作品,令人匪夷所思。沒想到,
希特勒的文明只用來對待藝術,卻用他的殘暴去荼毒世界。
 
六年前,九一一世貿中心的恐怖攻擊改變了世界,仍未改變兩個宿敵的對抗
。紅衫軍再度召集,綠衫軍也要遊行,同樣的訴求、一樣的行動,兩個對立
的世界也還沒改變。九一一的毀滅,絕對不是文明;可是紅藍綠就算街頭上
的文明,根本上還是欠缺一點文化。
 
拳頭可以擊退敵人,文化則可以吸納人心。想要一個和平的未來,相當程度
取決於現在面對敵人的方式。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9.07 
陳昭倫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近日大手筆的捐給台大一五○億新台幣建構全球一流
的癌症質子中心。無獨有偶的,王永慶台塑集團下的長庚醫院也將投資三
十億建構相同的研究機構。這兩位台灣首富都因為癌症無情奪走家族中的
至親後,花下宏願,希望讓已患有癌症的病友能以低於三十萬元的費用使
用質子治療對抗病魔。在小小的台灣就能擁有兩部質子治療儀,也將是這
兩位首富又創出的台灣奇蹟。

然而,這樣大手筆金額醫療設備與研究投資的背後,卻反射出許多發人省
思的空間。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癌症的成因相當複雜,除了人本身的遺
傳外,許多的研究都證實了,有大部分的因素是因為人本身暴露於誘發癌
症的「環境因子」所引起。而這些環境因子就是醫學上所謂的致癌物(ca
rcinogens)。而致癌物的種類包羅萬象,從放射線核種、除草劑中的化
學物質、殺蟲劑、農藥、戴奧辛到許多化學和高科技產業的汞、鎘、鉛、
銅等重金屬,以及塑膠製品所含有的環境賀爾蒙,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致
癌物。這些環境中的致癌因子所引發的公安事件,更是族繁不及備載。從
台鹼的戴奧辛、桃園的汞與鎘米、新竹香山的綠牡蠣與環境荷爾蒙等等,
這些致癌物都可透過食物鏈的生物濃縮,最後來到食物鏈頂端,重回到以
經濟發展為優先的台灣人身上。

說台灣人是住在一片致癌物的大海中,其實一點都不為過。因此,當我們
重新的檢視這將近二百億台幣先進癌症治療設備的來源──新竹的科學工業
園區與雲林麥寮的六輕化學工業區,不僅可以發現,我們已經付出的環境
成本和暴露於致癌物大海的危險,早已是這二○○億新台幣的千萬倍了。更
弔詭的是,製造致癌物與投資治療癌症的機構都是相同的。

在這弔詭的情緒衝突中,讓我想起美國環境保護先驅,瑞秋卡森(Rachel
Carlson)女士。卡森女士在她一九六二年最著名的《寂靜的春天》(Si-
lent Spring)一書中,特別以一個章節書寫環境致癌物與癌症之間的關係
。她特別引用當時美國癌症學院依休柏博士的看法,今天我們的世界充滿
了致癌物,把全部或大部分的精力用於尋求治療癌症的方法必然要失敗,
因為留在環境中的致癌物仍然會比治療法治癒病人更快的速度取得新的病
人。

那為什麼不採取預防措施去對付癌症?依休柏博士更直言比起預防措施,
癌症治療比較具體,更令人興奮與著迷,而報酬率也比較高。但是癌症預
防絕對是比較人道,也比癌症治療更有效。卡森女士在結尾也明白的指出
環境中的致癌物都是人類放進去的,而致癌物以兩種方式進入我們的世界
,一是人們要求更好、簡便的生活,二是由於製造和銷售這些化學物質已
成為我們經濟與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只要我們願意,我們就可以把他們移
除。

卡森女士以她備受癌症折磨的殘生現身於美國國會的聽證會,讓世人警覺
到DDT等化學藥劑對環境與人類的危機,從此讓世界各國對於這些致癌
物採取永久禁用或是嚴格限用的措施。雖然,她在《寂靜的春天》出版後
兩年辭世,但留給世人的警語猶然在耳。

今年適逢瑞秋卡森女士百歲的冥誕,希望這兩位台灣首富能有機會一讀《
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或許就能發現讓台灣環境減少致癌物的存在,對於
未得到癌症或是尚未出生的下一代,實施癌症預防措施才是真正的功德無
量。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蘋果日報論壇2007/9/5 
作者為綠黨秘書長、台灣環境行動網理事 
潘翰聲


 
國內外意外事故頻傳,交通部因此舉辦盛大普渡活動,引發議論。據衛生署
統計的國人十大死因中,意外事故為第五、其中車禍佔近六成,但癌症已連
續25年蟬聯第一名「寶座」,去年13萬5000多名死亡人口中,有近
三成死於癌症,平均每13分50秒就奪走一人性命。直接與間接因環境惡
化而死的人顯然比交通事故者更多,再看漢人與日本人拓殖400年來,扼
殺多少生界萬物,侵犯了多少神聖的山川水土,台灣環境恐怕更需要普渡。
 
台灣400年前隨處可見梅花鹿,因先民大量捕殺剝取鹿皮而絕跡;數千年
之蓊翠原始林,樟木、檜木亦因外銷內需砍伐殆盡,都市因綠地讓位給水泥
叢林而發燒,台北樹蛙家園窘迫,諸羅樹蛙即將滅絕。大量野生動物因人類
破壞棲地而銳減,燁隆大煉鋼廠與東帝士七輕胎死腹中,雖讓黑面琵鷺免於
絕種,台塑大煉鋼廠與國光石化八輕竟借屍還魂,令媽祖魚中華白海豚命在
旦夕。
 
殘殺生靈成「埋冤」島 

南海之珠太平島為宣示虛幻的主權,摧毀珍貴生態,萬年藻礁也粗暴切割,
還妄稱海洋立國。福壽螺與銀合歡等外來物種,因貪婪恣意引進氾濫成災,
本土物種大浩劫,連藍鵲都生出中台混血兒。豬雞鴨羊等牲畜,在血腥與污
穢中哀號,製成桌上方整的肉排,更常因人類管理失當,慘遭集體撲殺。貓
狗寵物用過即丟,淪落監牢同類相食。昔日海洋中的綠寶石福爾摩沙,竟成
福爾「謀殺」的「埋冤」之島,被害生靈族繁不及備載。

人間煉獄的果報也會回到台灣人自身,大地反撲的土石流蔓延即是三分天災
七分人禍,朝野分贓的上千億治水預算,有一天土地公也會來算總帳。40
0年前,漢人強取豪奪原住民的土地,為求生存,族群械鬥不斷;百餘年前
,日本人以現代化加速壓榨寶島資源,台灣人捲入戰爭生靈塗炭。60年前
國民黨內戰失敗,所謂「復興基地」就是一個沒有母國的殖民地,國家為求
安定殺人於無形,而人定勝天的中橫,現在被老天爺討回去,北宜高挖斷萬
年水脈,還想再蓋蘇花高,台灣人永遠學不會教訓?

一個被國際放棄的孤島,因緣際會成為冷戰的前哨、經濟計劃的實驗場,廣
設進口替代的石化等基礎工業,使得公害傷心地環繞全台,宛如骷髏頭項圈
,公害從1970年代晚期全面爆發無一幸免。台鹼與RCA昔日也是搶破
頭的高科技金飯碗,而今戴奧辛與癌症如影隨形,竹科新貴用命換錢,南科
、中科拚命招商,基地遍布各縣市,原有工業區卻晾著堆垃圾,來日子孫必
會笑我們傻。
 
為少數財團犧牲農業 

而傳統製造業早已外移,卻還要大手筆投資石化鋼鐵等基礎工業,甘為中國
離島工業區,把二氧化碳排放額算在自己帳上。不計後果的興建核電廠,低
階核廢棄置蘭嶼,幾將達悟人滅族,中高階核廢根本無去處。連斷層帶都蓋
水庫與攔沙壩,擰乾河川最後一滴水,犧牲農業、民生用水,只為少數財團
。一縣市一焚化爐,更讓戴奧辛全面擴散。

政客呼喊母親的名叫台灣,卻不斷在這腐爛的番薯鑿上千瘡百孔,宣揚孝道
的中元普渡上,怎面對母親大地?悲憫眾生的地藏王菩薩說:「地獄不空誓
不成佛。」而這人間已是煉獄,我們該當如何?政府官員是否該比照交通部
,向母親台灣下跪?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社論2007/09/04》
 
 
儘管台灣內部還是一派歌舞昇平、酒照喝、股市萬點在望的和樂景象,環繞台
灣四周,卻是一片山雨欲來、戰鼓隱隱的肅殺之氣。
 
這一切都與選票有關。為了爭取選票,執政的民進黨努力釋出「一周一利多」
,一方面營造出繁榮景象,一方面又拉抬股價向萬點大關掙扎前進。為了鞏固
基本教義派的選票,更為了營造出愛台灣的形象,激起選民的熱情,鼓動更多
支持者踴躍投票,執政者仿效過去的成功手法,炮製出「入聯公投」綁大選的
撒手,一面激起國內的熱烈討論,一面逼使黔驢技窮的競爭對手也喊出「返聯
公投」拿香跟拜,共襄盛舉,一面迫使我們最重要的盟邦不得不一次、再次、
三次以種種或隱或顯的手段打壓,而激發國人同仇敵愾、與子偕亡的悲憤情緒
 
這一切手法的確高明之至,不能不讓人佩服,民進黨的選戰競爭力,世界第一
;當然也凸顯出泛藍對手的庸懦可欺、天真愚痴。「一周一利多」這種以國家
資源配合公權力賣力演出的戲碼,可褒可貶,但貽害尚小。然而以「入聯公投
」綁大選行險徼幸,則完全不可等閒視之。因為這個「草蜢弄雞公」的遊戲,
正將全體台灣人民驅向戰爭的凶險,帶來極其可怕的後果;如果不能懸崖勒馬
,兩千三百萬無辜百姓可能成為野心政客妄下險招的陪葬。
 
多數國人包括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都絲毫不察「入聯公投」的利害,而隨之起
舞。如我們之前在「正名與三戰」的社論中剴切陳訴,以全民冀求進入聯合國
這個名目包裹的,其實是如假包換的「台獨公投」。以台灣這個名義加入聯合
「國」這個唯以國家身份方可加入的國際組織,則這個名為「台灣」的會員國
,不是「台灣國」而何?儘管陳總統面對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時硬拗「我
們是以台灣名義,而非台灣國或台灣共和國的名義加入聯合國」;有沒有一個
「國」字,對是不是台灣國豈有交涉?而在四十八小時之內,他在「大話新聞
」就明確指出:「台灣入聯是要以新的國家名義加入」,更據此大罵國民黨「
包山包海」的提案,根本是嚎哮,是自欺欺人。
 
許多人不能理解對岸乃至一向做為我們最重要支持者的美國何以對入聯公投反
應如此強烈;答案正在此處:陳總統親自督軍要全力進行台獨公投,而國民黨
總統候選人也天真地跟拜。
 
但台獨公投又如何?從胡錦濤上台立即提出「反分裂法」以來,我們就屢次強
調,這正是他總結江澤民虛聲恫嚇卻被看破手腳而步步後退的失敗經驗,取而
代之的新政策;劃出紅線,在此之前身段軟到極點,一旦觸碰,則報以雷霆一
擊。因而過去幾年兩岸關係大有進展,中共的態度也務實開放。但這樣的政策
有一個最大的弱點:雷霆一擊太過嚴重、後果也極為慘烈,輕易不敢出手。陳
總統看準這一點,以切香腸的手法步步試探,觀察中共是否將落入江澤民的覆
轍。到目前為止,對方皆未出手,於是,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終於走到「台
獨公投」這一步。
 
不管包裝如何巧妙,台灣人民如何被蒙在鼓裡做春秋大夢,中共對此手法可是
一清二楚,敏感到了極點;明知這已觸碰底線,而且公開提出警告,卻顧忌後
果不敢輕越雷池,乃迂迴曲折,結合深知此事非同小可的美國共同施壓,希望
力挽狂瀾。
 
但衡酌當前形勢,一則大多數人民不知道我們已被蠱惑一同參與踩紅線的瘋狂
遊戲,一則天真愚痴的國民黨候選人不甘示弱也要辦一個以「中華民國或其他
」名義返聯的公投共襄盛舉;於是本來根本不可能為大多數理性國人認可的台
獨公投,現在搞得如火如荼,藍綠一起熱烈炒作,還要在十天之後南北聯手大
遊行,拉著全民的手,一起往火坑裡跳。
 
在台灣海峽掀起戰火非同小可,尤其2008奧運當前,中共更會多所顧忌,
這恐怕也早在玩火者的預料中。但不動干戈,大有其他手段可以打擊民心、震
動股市、擾亂經濟,對大陸的傷害較小,台灣則後果嚴重。如果九一五大遊行
順利動員大批藍綠群眾上街,使「台獨公投」掀起更熱烈的風潮,不測的風雲
即旦夕可至。
 
我們深知絕大多數台灣人並不樂於承擔其恐怖後果,只是被入聯公投的幌子迷
惑而已。在這個時刻,只有國民黨的候選人足以揭穿騙局、力挽狂瀾;我們懇
切盼望馬英九先生不要再隨聲唱和,要清楚地向全民說明「台獨公投」的真相
,及時懸崖勒馬,以免成為殘民以逞的幫凶,萬劫不復的歷史罪人。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9.03 廖肇祥 / 南投報導



 
台灣的崇山峻嶺,有一個人長年執行超級任務。綽號「ㄚ亮」的賴光亮,
三年前開始帶著山友自力淨山,透過「ㄚ亮部落格」號召,專選擇耗時耗
力的高山長程縱走路線撿拾垃圾。

身材精瘦的ㄚ亮四十五歲了,髮間透出絲絲斑白,但容貌與講話的聲調,
就像是大孩子般。他曾是宏碁的工程師,離職後自稱「不務正業」,成立
「ㄚ亮工作室」,翻譯、編寫世界文學名著、帶著登山社團上山遊覽、種
果樹皆屬他的工作範疇。近幾年來,他將清除高山垃圾列為重點,序幕從
熱門的百岳之一羊頭山揭開。

瓶瓶罐罐殺風景 號召網友淨山

ㄚ亮說,2003年五月,他站在羊頭山三角點上,環顧壯麗的山稜雲海
,但低頭一看,腳底環繞的竟是瓶瓶罐罐!喜愛登山的人喜歡攝影,但架
好相機的第一個動作往往不是調整光圈、快門,而是清除鏡頭前散布的垃
圾,「比起高山的野生動物,垃圾與人的關係更密切,它絕對夠資格當主
角。」ㄚ亮帶著戲謔的口氣說。

與小龍登山社好友辦過一次羊頭山單攻淨山活動後,ㄚ亮開始拍垃圾,並
將背負垃圾的過程與高山垃圾「奇蹟」化為文字及影像,送上網路部落格
,讓外界瞭解台灣山林被糟蹋成什麼樣子。

與多數登山社團淨山活動不同的是,ㄚ亮刻意略過熱門的登山路線,選擇
來回需一周的長程縱走或橫斷,並將第一個示範區放在中央山脈南二段;
他解釋,南二段前後距離相當長,中間的垃圾距離出口最遠,是最不容易
清理的地方;這類非大眾化路線的行程才是他淨山的重點,從難做起,才
能感染更多人投入。

網路公開淨山過程 讓禍首慚愧

「滿腔熱誠還不夠,一定要有縝密的計畫與健腳山友配合,淨山才能有效
率的執行。」ㄚ亮認為高山環境脆弱,處理垃圾應採取更嚴苛的標準,絕
不掩埋或燃燒。網路上招募的對象,須有能力背負五至八公斤額外垃圾,
一行人先將垃圾集中,以大石敲扁壓縮後背下山,剩餘的下次上山再清理


執行任務一定要留下記錄及照片,在網路上公開日期、時間、地區及處理
量。這麼做有個效果,讓山友從新垃圾發現的時間、地區推算是哪個團體
上山;若該團體成員看到自己製造的垃圾被志工辛苦地背下山,或許會良
心發現。


但執行過數次任務,ㄚ亮還是曾感到憤怒與不解。他指出,2004年1
2月他前往南二段,全程帶下的廢電池約有兩公斤,被丟棄在水源塔芬池
旁;隔年六月還是帶下兩公斤廢電池,許多是新拋棄的。他激動地說,「
那是水源耶!是大家要喝的水,怎會有人把劇毒的電池丟在裡面?丟的人
不用喝水嗎?」

水源地棄置電池 令人憤怒不解

雖然「你丟我撿」的戲碼仍未止歇,但ㄚ亮的執著卻持續發酵,從未謀面
的網友自費隨他上山,玉山國家公園保育志工陳大森、陳清太去年也加入
淨山的行列。陳大森說,「登山的人愈到旅程末尾愈疲憊,一路吃、一路
丟,背包越背越輕,但淨山的人卻相反。ㄚ亮是真正愛山的人,他的肩膀
負重有限,但感動的力量仍不斷蔓延。」數年淨山下來,他認為高山垃圾
無法根絕除了國人公德心不佳外,另一個是「攻百岳」的心態作祟;很多
山友為了湊山頭,走到體力不繼,想要減輕重量,丟棄過量的糧食或裝備


他很想成立「打倒百岳俱樂部」,山友只要內心不被山頂的三角點佔據,
吃得簡單一點,背得少一點,垃圾自然少。一旦四周無垃圾干擾,仰頭將
會發現山巒浮雲的詩意,蒼穹星空的秘密;低頭傾聽,一定能感受到大地
的脈動。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陳柏偉(文化工作者,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團長)
(本文刊載於蘋果日報2007.8.24論壇)
 


媒體報導教育部為了推行「去中國化」運動,在現行的中小學教科書中列
舉了五千多個應該修改的條目。我赫然發現,其中一條竟然是將原籍為中
國的「中國作家」的出生年,由「民國」改為「昭和」。這真是另人不解
的史觀。如果「民國」紀元在教科書中不可以出現,也沒必要弄到日據時
期所有的世界大事都得用「昭和」來紀元吧?
 
迎接一個逝去的殖民者的幽魂(日本),趕走另一個殖民者(中國),竟
然會是一個標榜民主進步的人民政權的進步手法。民進黨到底是被幽靈纏
身昏了頭,還是杜正勝的「去中國化」根本只是轉移焦點的政治操作?
 
如果本土化、去中國化運動是建立台灣主體性的不二法門,那也得請執行
政策的杜正勝清楚地向台灣民眾表明,將民國紀元改成昭和,改成西元紀
元是什麼意識形態?這如同前一陣子自民進黨內出走的第三社會黨的理論
基礎狡猾地說:一九四九年國府遷台之前為第一社會,一九四九年後是第
二社會。以國民黨政權的興衰當做歷史座標,但卻毫不批判地把各種台灣
人當成理所當然的「日本人」,卻拒絕以同樣的標準面對國民黨統治下的
「台灣人」。
 
荒謬卻對選舉有效
 
「台灣人」曾經毫不抵抗地接受「國民黨」的統治嗎?當然不,從國府接
收台灣開始,各類型的反抗就不斷發生,一直到兩千年民進黨執政。但所
謂「台灣人」的確那麼理所當然地接受「日本殖民者」的統治嗎?如果是
這樣,不會有日據時代風起雲湧的反抗運動。最有正當性稱自己是「台灣
人」的原住民,也不會在日據初期在各地山林裡發起驚心動魄的戰役。
 
這種把「日本殖民記憶」當成歷史的唯一選項的史觀,同樣也刻意忽視一
八九五年日據之前清治、荷治乃至無人治的台灣。終究其原因,這所謂的
「本土化」政策,根本只是關注自身政權利益的「本土化」。
 
國民黨充其量是「流亡政府」而不是榨取殖民地利益輸送回母國的殖民者
。早在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發表「漢賊不兩立」的演說後,國民黨早
已失去了殖民者的條件。這個政權被迫在台灣生根,被迫面對生存問題。
以現實的政策來看,國民黨早已在國際政治和國內反對運動的壓力下被迫
去中國化。現在為了選舉利益而直指國民黨心向中國甚至與中國勾結,聽
起來荒謬卻對選舉有效。今天民進黨推行的「去中國化」運動,實際是本
身無法面對台灣生存的結構性問題而放的煙霧彈。
 
在真正民主的社會中,我們可以接受意識形態的公開辯論,討論台灣該有
什麼樣的「去中國化」政策,將教科書中有關「中國」的字眼劃除或是修
正。但粗暴地以另一個早已死去的殖民者,或另一套在台灣內部以台灣人
╱  中國人畫分敵我,來召喚「台灣意識」,簡直是對台灣人主體性最大的
污辱。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 中國時報 2007.08.27 朱敬一


 
自一九八五年返國任教迄今,匆匆已二十餘年。記得剛回國在研究所
授課時,命題難易掌握不佳、分數寬鬆收放欠妥,給研究生們造成不
小的壓力。某一年耶誕節,學生們致贈卡片一張,上面寫著「很高興
這一年來與老師一起成長」,幽默中帶有一點諷刺與抗議,令我產生
相當的警惕。的確,人的一生都是在學習、警惕、成長。我們都是平
凡人、都有性情、都會思慮不周,當然也都會犯錯。思慮不周是「惑
」,犯錯是「踰矩」。孔老夫子要四十才能不惑、七十才能從心所欲
不踰矩,可見這終生學習的過程有多麼漫長。
 
教書二十幾年來,對於法政經社各個學門漸有涉獵,勉強可說對於社
會科學沒有「大惑」。但是這些年來,自己始終對於「學」與「仕」
之間的應然關係,處於似懂非懂的狀態,仍然有些模模糊糊的疑惑。
尤其是,華人社會數千年來「學而優則仕」的古語早已深植人心,於
今雖然時代情境不同,但究竟如何不同、此不同情境又如何影響學仕
分野,總想要清清楚楚的辨明,才能去惑。這篇文章是一點心得分享
,其中有八分是自省,只有兩分敢說是抒論。
 
當我們討論學與仕之間的關係時,前者通常是指教授、研究人員、知
識分子,或是中國古代所說的「士」。雖然今日之環境複雜百千倍於
古代,但是對於知識分子與政治權力之間的關係,古人的了解相較於
今日學者卻是毫不遜色。一代大儒余英時先生指出,在主政者心中,
「知識分子最不可愛的性格之一,便是他們對於國家的基本政策或政
治路線,往往不肯死心塌地接受;不但不肯接受,有時還要提出種種
疑問和批評。」對於這類政策批評,主政者當然會感覺芒刺在背。但
是奇妙的是,一旦主政者重士貴智,把「士」變成臣下之後,從政學
者的智識「便將完全為人主效忠,絕不會發揮任何批判的力量」。余
先生這一段文字的整理,其實是出自馬王堆的黃老佚文,可見兩千年
前的學者對學與仕關係的參悟,就已經相當敏銳,將學者從政後喪失
風骨的危險,描述得淋漓盡致。
 
為什麼學者從政、從知識界跳到政界,就可能會如余先生描述的「性
情大變」呢?社會學泰斗韋伯在其著名演講中指出,學者的特性就是
「距離感」與「判斷力」,而前者尤其重要。唯有與外在事務保持一
定的距離,學者才能有「清醒的頭腦與理性的判斷力」,甚至堅持到
獨排眾議、逆流而抒論的地步。但是政治基本上就不是一個能夠保持
距離的行業。韋伯說,政治的本質是投注熱情、採取立場、進行鬥爭
、獲得權力。固然從事學術研究也需要熱情,但是學術熱情只是一種
專注的態度,一種甘於寂寞的執著。韋伯描述學者要有一種「從前數
千年歲月已逝,未來數千年靜默等待」的內斂涵養,理性而持續的獻
身,以一種「若不工作到凌晨一點,就不算是一個教授」的堅持,去
面對學術志業。
 
但是從政則不同。政治熱情是對政策的投入與責任感,韋伯形容為一
種「莫名其妙的亢奮」。政治人物的成就來自於權力,其爭取權力的
過程,難免要喚起或接納民眾的激情、要順從外在的壓力、要強悍地
與政敵鬥爭、要維持捨我其誰的參與、甚至要選擇立場暫棄是非。凡
此種種,都是與學者們「保持距離」、「維持理性」的堅持格格不入
。因此韋伯說,「從政的美德與學者的美德是不相容的」。進一步言
,如果學者在學校內就巴望著官場的權力大位,或是在官場與學術之
間跳躍游走,恐怕也很難保有韋伯所說的兩種美德了吧!
 
讓我們再回來華人世界看看相關的說法。余英時先生曾指出所有的知
識分子都有其客觀的準則與內在的理路,堅持其求真的精神與節操,
如此才能超越、批判。我認為唯有如此,才可能真正達到韋伯所說的
學術要保持距離才能維持客觀,這一點不難理解。但在此我要強調,
唯有保持距離,才能維繫余先生所說內在理路的清明,才可能超越對
立、拉出高度,做成有益社會的見解。
 
就以最近喧騰一時的司法案件為例,司法檢調也好、電視名嘴也好、
社會大眾也好,一旦沾染了政治立場,不能保持距離,就再難維持內
心理路,提出具有(人權)高度的見解。同理,學者專家踏進了政治
,又豈有倖免之理?
 
綜上以觀,學術與政治不僅路線不同,而且幾乎是互相排斥的。韋伯
不但將教授學者與政治判斷做嚴格的劃分,甚至希望學者避免在自己
專業的範圍外說話,更要對表態性的政治活動保持緘默。就長期而言
,韋伯認為學術不該是投身政治的踏腳石;他認為:學術必須要獨立
於政治之外,才可能為政治提供服務。
 
把前述中西兩位大學者對知識分子的定位投射到台灣,我們大概就會
感到極端的不安。台灣今日的問題已經不只是學政界的過分「交流」
,甚至連學者應有的距離感,都已經極為模糊。十幾年前,我與數位
同事在台大校務會議提案,要對教授借調官場有所限制,以避免學官
兩棲之弊。但是在戒嚴與一黨專政的長期陰影下,這個借調限制提案
,只能消除學官兩棲的不理想現象,卻無法釐清學仕殊途的根本觀念
。十多年後的今天,學術界所扮演的批判角色已是每況愈下。在藍綠
加速對立下,台灣幾乎已經難以存在保持政治距離、維護立場中立、
敢於政策批判的空間。台灣的意見似乎永遠是兩極二元,而愈來愈難
看到允厥執中的、具有知識高度的黃鐘之言。
 
走筆至此,我終於析解了「白馬非馬」之惑。添了政治顏色的學者就
少了距離,少了距離的學者就失去了高度。失去了高度的學者還能不
能算是學者,也許就要去問公孫龍了。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自蘋果日報   2007/8/28    作者為資深政論家  孫慶餘



陳水扁這次中美洲之旅,是中華民國外交史上前所未見的「送錢辱國」之旅。
當年退出聯合國也充滿屈辱,但那是形勢比人強,與陳水扁這次「搬磚頭砸腳
」的自取其辱完全不同。台灣外交已從「凱子外交」變為「白目外交」、「自
取其辱外交」,甚至是「唾面自乾外交」。扁政府自我吹噓的「烽火外交」、
「攻擊外交」,其實是放火回燒自己及逼世界各國群起追打的「討打外交」。
 
「入聯公投」犯眾怒
 
國家雖小,有尊嚴及節制的行為必受各國尊敬。國家雖大,橫行無忌及任意妄
為必招憤恨。國家小而不知自重,竟想任意妄為(例如台灣海峽紅線,不只是
美、中劃下的紅線,也是日、歐及全世界共認的紅線,陳水扁竟擅自否決紅線
,理由是「台灣不能等死」),則不只會招來憤恨,還會招來輕賤,自取其辱
 
從陳水扁一意孤行大搞「入聯公投」開始,台灣受到的正是這種輕賤對待。這
絕不是民進黨一貫宣稱的「中國打壓」,而切切實實是「世界打壓」,因為陳
水扁觸犯了「世界眾怒」。
 
觸犯世界眾怒的人,照理最好躲在家裡,避免出去「丟人現眼」、「出乖露醜
」,但台灣的陳水扁是世界少見的小丑型人物(與王又曾風格極像),他偏要
四處展示臉上的摑痕,以為這可挑起台灣人受虐感,增加民進黨得票,把該黨
的「歷史悲情牌」進一步擴大為「現在受虐牌」,這就是大家看到的自取其辱
外交!
 
陳水扁的外交模式非常獨特,他總是先將投機意圖暴露,敲鑼打鼓,把事情搞
砸,然後要外國配合,當美國對他的「白目」行為賞以「白眼」而拒絕配合時
,他就搞「迷航之旅」,向美國撒賴。要不,就像這次過境阿拉斯加,事前公
布他要如何如何向美抗議,不但不給美國登機到訪客人倒茶,還要所有出訪人
員前胸後背布滿貼紙(美國人稱此為「威廉波特式」,即兒童級演出),同時
把自己的過境禮遇降級歪曲為「美國懲罰台灣人民」。
 
妄想以百億買台獨
 
這次中美洲之旅同樣白目,明知友邦不可能配合他演出,他卻準備霸王硬上弓
,以為「百億金援」可買到台獨突破。沒想到,宏都拉斯總統只以口頭幾句「
台灣共和國」敷衍他,其他聯合公報及元首記者會皆斷然予以「消音」,繼美
、中、日、歐盟之後,再摑他一巴掌。宏國如此,薩國也如此,對陳水扁的羞
辱都是當面進行,直截了當。看到這種畫面,任何人都會誤以為陳水扁是在無
邦交國或敵國訪問,絕不會相信這是過去仰台灣鼻息,讓陳水扁呼來喝去的「
阿東國」!
 
通常聯合公報內容在元首出訪前就已敲定,這次陳水扁與中美洲各國峰會卻是
臨時提出或已遭婉拒後提出。如此不守外交規範,當然招來輕賤,自取其辱。
而最讓全體國人蒙羞的是,陳水扁被侮辱後,竟替這些國家言偽而辯,並把氣
出到本國記者及「中國打壓」身上。這種「唾面自乾」的自我作踐,已不只是
把總統職位「做小」,根本是把國家國格踩在腳下了。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作者為資深政論家 孫慶餘 原文刊於2007-08-14 蘋果日報

 

幾年來,「烽火外交」、「攻擊外交」狀況連連的陳水扁,這次
過境美國,終於只有最低規格接待,連以往的「過夜」都不可求
 
這當然是陳水扁一再違背承諾及衝撞美國兩岸政策「紅線」所導
致。結果他居然說他「願為國家利益而忍辱負重」。
 
什麼是忍辱負重?蘇軾的<留侯論>說得最好:「人情有所不能忍
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
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抱負
)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忍辱負重是為了遠大抱負,而忍受別
人無端加諸的侮辱。就這個意義而言,陳水扁忍了什麼辱?負了
什麼重?完全沒有。小丑般的自取其辱能算忍辱嗎?沒頭蒼蠅般
的橫衝直撞能算負重嗎?
 
獨派最可悲的是,檯面上一批人不是演員,就是小丑。正常的行
為是「做台獨」,他們卻是「玩台獨」,而且越玩規模越差,志
氣越小,根本不是在搞獨立,而是在「搞」中華民國─胡說中華
民國已不存在(請問他們當的總統、資政、國策顧問,是哪一國
的官?),中國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的國家名稱就是「
台灣」,而且「台灣主權獨立」。
 
以上這些文字及口水遊戲原是「中華民國本土化」的必經途徑,
對內玩玩也就罷了。但這些演員及小丑卻欲罷不能,不只變成「
選舉策略」,還囂張到要遊說美國與「台灣」建交,承認台灣現
狀是「台灣國」而不是「中華民國」(理由是外人都稱我們「台
灣」),進而大費周章將國營事業及駐外機構(包括國際參與)
改名。這個過程,陳水扁都積極參與,而且身先士卒。
 
玩到外交四面楚歌
 
美國一再出言警告及勸阻,陳水扁全部置若罔聞。他和其他獨派
都認為「頭過身就過」,視台獨如馬路爭道,「敢者先贏」。他
們不知道,中華民國雖不受世界承認,畢竟還是「主權獨立國家
」,一旦擅自改名,或自行將中華民國消滅,台灣就真的前途莫
卜了。而通常所謂「獨立」,是脫離被統治及非國家身分,建立
政府,這些台灣早已具備。如今卻要冒著兩岸戰爭風險,把中華
民國改名台灣,理由是要「去中國化」及「加入國際組織」。這
種輕重緩急不分的「白目」行為,別說難獲國際同情(看看東帝
汶、科索沃多悲慘,它們的獨立才會受到世界同情),甚至可能
招來各國齊聲喊打。
 
台獨在民進黨執政後,已經變成有閒階級的時髦運動,既安全,
又有益身心(可以補償過去懦弱的罪惡感)。問題是,當獨立並
非迫切事項時,無端多了一批放羊的孩子,對台灣的國家安全及
大國的世界秩序皆無益處。美國前國務卿鮑爾對謝長廷說,美國
的一中政策有矛盾,但現階段最可行,台灣應強化的是民主,而
不是不可能被承認的「台灣主權獨立」。這些話陳水扁等人不是
不懂,但他們就是要「玩」,玩到美、中各國暴跳如雷,玩到台
灣外交四面楚歌,玩到陳水扁「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陳水扁為國家忍了什麼辱?負了什麼重?應該說是他羞辱了國家
,並且成為人民「不可承受之重」吧?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載於蘋論
作者為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  林正修


你知道The Fascinating & Urban Collection: Kiss You CHINA
(炫目與都會的集成:親吻你中國)的英文縮寫嗎?答案是
「F-U-C-K YOU CHINA」。這幾個字出現在一個德國人設
計的高價T恤標籤,聲明限量只賣100件。當幾個留德的學
生對此提出抗議時,設計師的官網回函提出了以上解釋,信
中強調絕沒有冒犯中國公民的意圖,此外還特別感謝中國製
造的低成本與高品質,大大滿足了廠商本身與消費者。

以仇視牟利怯懦圓謊

你能接受這樣的解釋嗎?如果我們比照設計師的方式,善意
親吻每一個國家,別人會感激嗎?如果立意如此善良,為何
此產品停止下單而不敢廣為流傳?須知網站是官方說法,德
國之聲在第一時間訪問了設計師的店員,而這位店員說了實
話。他說他們設計師決不造假,「出自這裡的東西,放心吧
,都是真貨。」

你可以義憤填膺,以民族大義對此痛加撻伐,但其實卻正中
商業宣傳的下懷。就算此物件在門市下架,設計師也會因負
面批評而暴得大名,認同他撻伐中國的人更會私下高價詢購
。和那些粗魯的極右派不同,這位設計師不但講究品味也深
諳市場行銷的竅門,懂得讓批判的聲音成為傳銷的啦啦隊。

當這條新聞出現在網路上時,中國留德的學生群情激憤,論
及行動不外乎抵制商品或寫信抗議,也有人說在德國有反歧
視的法律,可以採訴訟的途徑,但大多為書生之見。而台灣
《蘋果日報》披露此事時,有的讀者痛罵設計師,但也留言
附和說:「幹得好!為何不多印幾件China S-U-C-K-S,
因為全世界都有人因為中國而失業。」顯然全球各地都有中
國威脅論的支持者。

在一個開放的社會,任何以言論或行為藝術來批判政權都應
該被容忍,況且中國的仿冒與劣假貨問題也應接受公評。但
這個德國設計師真正可議之處,不在於調侃中國的仿冒,而
在回信中顯示的矯情與偽善。先是以仇視另一個社會來牟利
,其後又怯懦圓謊顛倒是非,就手法而言,是一種專業的墮
落。

歐美對中國心存疑懼

德國有著沉重的過去,所以對種族與歷史問題一直極為謹慎
。一個德國設計師的墮落,未必是德國整體人心的敗壞,但
這事件卻準確地反映了歐美社會部分人對中國的疑懼。歐美
面對中國的經濟高速成長,除了感受強大的市場吸引力,還
有來自民間難以言明的憂慮與猜忌。作為中國崛起的負面註
解,這次T恤事件絕非最後一次。

而要突破這樣的困局,民族主義的老調絕非出路,突圍的關
鍵是中國如何讓他國尊敬而非畏懼。讓鄰人尊敬是一種軟實
力,在中國古典修齊治平的論述中有很深的傳統,但對於新
富的中國,則是需要更多的內省與自我改善。


至於這次T恤事件會如何發展,端看網路時代的中國官民,
有多大的能耐可以合法合理地讓一個不懷善意的生意人得到
教訓。德國詩人海涅曾說:「今日若燒書,他日必焚人。」
這句話刻在柏林街頭的廣場上,警示曾經犯下大過的世人。
大凡禍端現於隱微之初,但願我們在偏見錮結之前能敞開心
懷,反求諸己。 





【延伸閱讀:辱華髒話恤 停產回收】
原載於蘋果日報【大陸中心╱綜合外電報導】

總部設在瑞士、由德國知名設計師普蘭(Philipp Patrick Plein)
創辦的服飾公司,因在T恤印上「F-U-C-K YOU CHINA」引
起中國抗議,該公司前天強調,F-U-C-K是四個英文字的縮
寫,翻譯成中文是:「令人著迷的城市著裝系列:親吻你,
中國!」他們對商標縮寫引起的誤解道歉。

瑞士商捐款道歉

中國歐洲留學生則痛批這根本是亂扯、瞎掰,揚言將持續抗
議。生產該T恤的普蘭公司前天表示,已經收到來自中國駐
瑞士大使館的交涉信,中國使館要求普蘭公司立即停止生產
和銷售這些T恤,並公開道歉。

該公司表示,已經停止生產和銷售這些T恤,並開始進行回
收。它們再次就由於商標縮寫引起的誤解進行道歉,並稱絕
不針對任何中國國民和有意傷害任何個人。他們還準備向中
國駐瑞士大使館捐款約22.5萬元台幣,用於中歐文化交流。

對於T恤上敏感的F-U-C-K字眼,普蘭公司表示,F是Fascinating
(著迷的)的縮寫,U則是Urban(城市)的縮寫,C是Collection
(系列、蒐集),K是Kiss(親吻)的縮寫,所以四個英文字中間
,才都加上連字符號,絕非污辱中國人。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覺出版 小崎哲哉&「Think the Earth Project」編著  陳寶蓮譯
 
中文版封面
 
日文版封面
 
 
 
二十世紀被公認為「創造和革新的世紀」,但事實上也是「破壞和
行的世紀」。百年來,戰爭與迫害、盜獵與濫補、森林濫伐、土
地的
恣意開墾與填造、大量生產與消費所造成的無數破壞,在在危
害人
類的存續。
 
這部二十一世紀最撼動人心的人類實相寫真書,以一百張真實照片
現人類對地球環境和自身所做的種種愚行,加上多位世界知名專
家學
者的深刻觀察和建議,引領我們凝視現實,思索人類的過去與
未來。
 
回顧二十世紀、思考二十一世紀的一百張震撼照片。在地球有限的
間裡,人口總數飛躍增加的結果,就是二十世紀歷史所顯現的人
類彼
此間的爭鬥、對其他生物種的壓迫,以及對生存環境的破壞。
 
什麼把我們逼到走投無路?最根源的就是消費欲望。現代文明以消
量為評價基準,導致人們消費了規模超出地球的資源,生產出足
以污
染整個環境的污染物質,挖垮了自己的立足之地。
 
面對種族歧視、不寬容及無知的愚蠢時,互相叫囂仇視的敵人其實
然是相似的夥伴。他們所表現的下流凡庸景象,已盡收入無法消
失的
影像裡,成為無法否定的事實而永遠存續下去。
 
戰爭的原因各式各樣,結果卻都類似。戰爭造成無數的死傷和難民
土地、房屋和文化的記憶遭到破壞,只留下飢餓、貧困及憎恨。
新生
的憎恨將導致新的戰爭。
 
第三世界與先進國家的差距大到難以想像。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二十
富裕階層擁有全世界財富的百分之九十,相當於世界人口百分之
二十
的貧困階層只能享有全球百分之一的消費財和服務。網路造成
的資訊
差距更是嚴重,教育無法普及貧困階層,使得世界人口近百
分之二十
是文盲。
 
 ===================================================
 
《百年愚行》像把利刃,提出人類犯下根本錯誤、背叛生命秩序的
據。人類只有徹底認清這種嚴重的錯誤,才能活過二十一世紀!
 
人類文明在過去一百年間有多創舉,例如飛行、把觸角伸向太空、
腦科技的一日千里等等;但與這些發展平行的,人類在這一百年
中也
同時犯下了許多愚不可及的事,其影響不單是當時直接的受害
者,有
些甚至還延禍至今。
 
《百年愚行(One Hundred Years of Idiocy)》這本書,以圖文控訴人
類近
百的這般美好。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除了圖片之外,也有說明
文字、
評論及專欄。專欄部份由幾位著名的作家執筆,其中有法國
人類學家
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中國作家鄭義、伊朗導
演阿巴斯‧基
亞羅期塔米(Abbas Kiarostami)、日本作家池澤夏樹
和英國太空物
理學家傳利曼‧戴森(Freeman Dyson),或許他們所
言不一定是真理
,卻極具啟發。

李維史陀談到「人權」的概念,指的是人類在地球上的權利與義務
。人們在享用地球給我的種種的同時,也要認清我們的義務。道理
雖然淺顯,但足供迷信人定勝天、宣稱上帝已死並以萬物之靈自居
的人類
儆醒!


 
【伸延連結】 
[Think the earth project]    ....
(是創作這本《百年愚行(One Hundred Years of Idiocy)》的組織)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呂昭隆/特稿 中國時報 2007.07.24 
 
 
 
 
 
 
 
 
 
 
 
 
 
 



陳總統創造了一個「國防表演」新名詞,竟能於一夕間讓「國慶閱
兵」這四個字從辭典與歷史消失,真是神奇。
 
什麼是閱兵?什麼是表演?陳總統的界定在於「有沒有踢正步」,
因為沒有踢正步,所以就不是閱兵。這有道理嗎?
 
什麼是國防表演?以今年國慶活動言,如果只有雷虎小組、神龍小
組、三軍樂儀隊以及所謂的藝工大隊受邀參加,當然是就是單純的
表演,與民同慶;但若有戰鬥序列的部隊受邀參加,就不能稱做表
演,而是閱兵,因為戰鬥序列的部隊任務中,並沒有「表演」這項
任務。
 
雷虎小組的飛行特技,以及神龍小組的跳傘,都是經常性的表演活
動。這些職業軍人為什麼可以表演?一來,他們是空軍官校的飛行
高級教官,是特戰指揮部的傘訓高級教官,專業技藝高超;更重要
的是,雷虎小組與神龍小組並非列為戰鬥序列的作戰部隊,一如三
軍樂儀隊,所以能受邀從事表演,也不會影響部隊的任務。
 
然而,這次國慶受邀的軍方參演單位,還包括衛戌首都的林口旅與
湖口旅等戰鬥部隊與武器裝備,這些單位都是列於戰鬥序列的部隊
。國防二法完成後,戰鬥部隊的任務均有明列,其中,並沒有「表
演」這項任務。
 
總統府倒是該告訴國人,世界有哪一個國家的戰鬥部隊,還有「表
演」這項戰備任務的?有哪個國家會把戰鬥部隊的坦克車開出來參
加嘉年華會的?還是台灣的林口旅與湖口旅除了肩負首都安全,還
有娛樂大台北地區百姓的責任?
 
什麼是閱兵?一個戰鬥部隊編裝完成、或者重要高階長官視導、出
重大作戰任務之前、完成重大作戰任務之後、或遇有國家重大慶典
等,都可以進行閱兵。閱兵是軍隊重要大典,有嚴謹的程序與儀式
 
國慶可不可以閱兵?當然可以。外界評論是一回事,閱兵的形象與
觀感是一回事,陳總統想要國慶閱兵,只要以三軍統帥身分,一聲
令下,就可以做到,而不是想做又不敢說,敢做卻又懼人言,明明
把戰鬥部隊拉出來校閱,卻硬說成「表演」,愚民至極。
 
……………………………………………………………………………………………
看完只有一句感言:【將帥無能累死三軍!】
 
喔喔喔喔~容我再補一句:
「國防表演」喔?........何必勞師動眾+勞民傷財!
恭請大總統的寶貝兒子開積架表演駕駛特技好了


……………………………………………………………………………………………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7.31 張士達/綜合報導



世界電影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瑞典電影大師英格瑪柏格曼,周一在瑞典
法羅島上的家中過世,享壽八十九歲。

柏格曼的電影作品素以主題沉重和意象艱澀聞名,以〈第七封印〉、
〈野草莓〉、〈芬妮與亞歷山大〉等片在全球影痴心目中享有崇高無
上的地位,甚至比費里尼、布紐爾與高達等當代大師導演更受尊崇。

公開將柏格曼視為偶像的伍迪艾倫,也曾讚譽他「可能是自電影藝術
發明以來最偉大的電影藝術家」。

被譽為最偉大電影藝術家

柏格曼自從第五任妻子英格麗在一九九五年過世後,一直無法從哀痛
中平復,也曾在去年十月進行臀部手術,此後有關他辭世的傳言不斷
。柏格曼的女兒艾娃,昨日對當地媒體證實了父親在平靜中離開人世
,不過並未透露確切死因。

柏格曼曾有五段婚姻,育有九名子女,其中包括與從未結褵的女星麗
芙鄔曼生下的女兒琳恩鄔曼。

柏格曼的創作生涯除了大量劇場與電視作品之外,一生曾拍攝超過五
十部電影,瑞典冬日永夜的黑暗封閉、夏夜傍晚的溫柔微光、北國島
嶼荒涼蕭瑟的景緻,都在他的電影中留下鮮明印記。他尤其喜愛探討
瘟疫、瘋狂、宗教、孤寂等沉重議題,儘管被全球視為瑞典國寶級導
演,卻也與普羅大眾距離遙遠,甚至有些他的同胞認為他的作品讓世
人以為瑞典人都是瘋子。

擅探討瘋狂、沉重等議題

柏格曼出身於牧師家庭,父親管教極為嚴峻,他轉向母親投射感情,
卻被限制不得與母親過於親近,這些家庭關係後來不斷成為他創作中
的題材。

一九五七年的〈第七封印〉,則是他第一部最讓影評與觀眾嘆服的作
品,該片以寓言形式描述中古時期黑死病的年代,片中騎士與穿著黑
袍的死神下棋的場景,已經成為影史經典畫面。

柏格曼在談到當時創作心態時曾表示:「我非常害怕死亡。」高度嚴
肅的議題、靈光一現的幽默,以及驚人的意象,都是柏格曼作品的精
神,在〈第七封印〉中都可一覽無遺。

息影後仍保持旺盛創作力

在〈第七封印〉之後,柏格曼立刻又交出了另一部經典〈野草莓〉,
片中以一名老醫生前往頒獎典禮的旅程,穿插人生不同階段的夢境。

柏格曼的最後一部電影〈芬妮與亞歷山大〉,則以長達三小時的片長
融合了他所有的創作精華,以龐大的角色陣容娓娓道來家族歷史,在
悲喜與生死之間自由穿梭,成為他一生電影藝術的總結。

在以該片息影之後,柏格曼依然繼續創作劇場與電視作品,直到三年
前仍推出電視作品〈夕陽舞曲〉,高齡仍保持活躍的創作力與生命力







【對抗心魔 人心幽暗流瀉作品中】
尹德瀚/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時報 2007.07.31 

瑞典國寶級大導演英格瑪.柏格曼以八九高齡辭世,不但是世界電影
的重大損失,也象徵一個文化世代的殞落。

柏格曼生長於瑞典,雖然他曾一度背棄這片土地,自願流放到德國,
但後來他還是回到母國,而在他五十部影片中,瑞典也是一再出現的
一個重要元素,包括冬日漫漫長夜所造成的幽閉恐怖經驗,以及仲夏
夜的短暫歡娛,在他電影中都有深刻的描繪。

壓迫、內疚和懲罰也是柏格曼電影中一再出現的主題,顯示他企圖透
過電影處理他自己的一些心魔。柏格曼二○○一年接受專訪時說過,
他一生不斷受到心魔的折磨和啟發,「心魔往往在最不湊巧的時候出
現,創造痛苦和恐怖,但我也從中學會,假如我能掌控並駕馭這些負
面力量,反而能使他們為我所用」。

影評家認為,柏格曼電影偏愛處理人心的幽暗面,和他童年的成長環
境有關。柏格曼一九二八年出生於瑞典烏普薩拉一個宗教氣氛濃厚的
家庭,父親恩里克.柏格曼是虔誠的路德教徒,長期擔任牧師,母親
出身上層階級,任性而孤僻。

據說恩里克對兒子的管教非常嚴厲,甚至達到殘忍的程度,此說是否
屬實不得而知,可以確定的是,柏格曼十九歲進入大學後,就和父母
幾無來往,形同斷絕關係,但中年之後他又尋求對其父母有更多的了
解。柏格曼的兒子丹尼爾曾執導電視影片《周日之子》,內中就是描
述他父親和祖父母之間的複雜關係。
 
一九三七年,柏格曼進入斯德哥爾摩大學攻讀文學和戲劇史,這段期
間他大量閱讀莎士比亞和瑞典劇作家史特林堡的作品,同時熱中於參
加學生劇團,大學畢業後在歌德堡、賀爾辛堡和斯德哥爾摩皇家劇院
擔任過戲劇導演,為他日後的編導生涯打下紮實基礎。

柏格曼說過,他受到史特林堡很大的啟發。史特林堡的作品擅於刻畫
人類心理,對於人性醜陋面毫不留情的揭發,柏格曼在這方面顯然得
到史特林堡的真傳,他在一九七三年推出的電視迷你影集《婚姻圖解
》(Scenes From aMarriage),就是對婚姻的徹底解構。
 
在現實人生中柏格曼結了五次婚,風流韻事更是從未間斷,但電影戲
劇可能才是他的最愛。他曾說,為了逃避童年的威權環境,他選擇活
在幻想世界。一九八七年他在自傳中寫道,「六十年一晃即過,一切
未曾改變,還是抱持同樣的熱忱」。




【跟死神對弈 懾人一幕影迷難忘】
黃建育/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 2007.07.31 



柏格曼在一九五七年執導的黑白片〈第七封印〉長久以來一直被譽為
他個人生平代表作。雖說這部作品的評價及柏格曼在導演方面的地位
,漸漸受質疑,但毫無疑問的,這部電影所呈現的意像之豐富,手法
之新奇迄今仍令人難以忘懷。

柏格曼在此片中探討的是生與死、善與惡、上帝與魔鬼。運用一些複
雜電影語言去表達人物內心世界。而片中被柏格曼擬人化的死神巧妙
出現在人世中,而死神在荒野中飄蕩的場景,更是前所未見的手法,
雖說,往後也有評家質疑,柏格曼對上述議題的理解是否夠深入。

〈第七封印〉背景是十四世紀籠罩在黑死病威脅下的歐洲,人們普遍
恐懼死亡。主角安東尼.布洛克參加十字軍東征後歸來,雖然跟分別
十載的妻子重逢,卻也看到了滿目瘡痍的故鄉瑞典。對人性信心喪失
歹盡的布洛克,因而開始質疑上帝與真理的存在。

這時候,身材高大、形容憔悴的死神找上了他。布洛克跟死神協議,
以下棋決定生死並讓他有時間去尋找真理。雙方就在一片荒漠中對弈
。這幕被影迷們選為影史上最難以忘懷的電影場景之最。

過程中,布洛克繼續自己的追尋真理之旅。在經歷許多人事地物之後
,他碰到一位流浪藝人跟他的妻子。夫妻兩人相互愛慕,把孩子視為
自己生命的延續。此時此景,布洛克才了解真理即是塵世的幸福。後
來,死神終於追上布洛克,兩人繼續對弈。布洛克輸棋之後次日,被
死神帶往「死神之舞」的圈圈中。

片中主角跟死神的對弈,是導演安排的隱喻,象徵著人跟死亡的搏鬥
。值得一提的是,片尾這段相當著名的「死神之舞」卻是柏格曼一時
心血來潮,隨手捻來。

當天,他其實已結束一天的拍攝工作。沒想到收工時,他偶然瞧見天
邊一朵很漂亮的雲彩。柏格曼不忍心放棄這大好美景之餘,趕緊吩咐
外景隊工作人員穿上已離開拍攝現場的片中演員戲服,並以側影角度
拍下死神拿著鐮刀帶領眾人圍圈圈跳死神之舞的這個著名場景。這一
段,柏格曼只花了幾分鐘即一氣呵成,拍攝完成,中間完全沒有演練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 2007.07.21 中時小社論 
 
一樓還比一樓高,在杜拜塔工程已經超越台北一○一之後,一○一
只能交出世界最高樓的頭銜,結束了短暫的世界第一榮耀。
 
說實在的,在這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台灣真的有一種被拱上了雲端
的飄飄然。長期打不進國際舞台,台灣難免覺得自卑孤單。台北一
○一落成之後,拜這個世界第一高樓之賜,台灣頓時站上了國際尖
端,馬上覺得國際地位也墊高了一大截
 
這段當世界第一高的日子裡,台北一○一在大家心裡喚起了一些特
別的感覺。它的壯觀氣派帶動了地區房價,昂貴名牌的商店標誌著
相當程度的經濟能力。逛逛一○一,是觀光客的必修課程,許多民
眾甚至是帶著近乎朝聖心情而來。擁有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樓,大
家講起來得意洋洋,好像整個國家前進了一大步。
 
不過,愛面子的國家很多,搶建世界第一高樓的工程一個接一個。
台北一○一壓過馬來西亞的雙子星還沒多久,上海就趕著建號稱更
高的環球金融中心和上海中心,而位於中東的杜拜塔愈蓋愈高,又
把大家給比了下去。你高,我比你更高,誰也當不了太久的世界第
一。
 
其實,第一高樓固然是個世界紀錄,但未必能轉化為實質的內涵。
世界第一高樓的競爭激烈,台灣經濟的國際競爭又何嘗輕鬆。在一
○一給我們燦爛焰火的同時,台灣經濟卻持續停滯低迷。當焰火熄
滅,我們發現,自己依舊停留在原地。

 

boogi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